庵高一宿觉,不是二乘禅。
露柱灯笼里,狸奴白牯边。
前资钦戒腊,参学待机缘。
吸尽西江水,从将此话传。
注释:
庵高一宿觉,不是二乘禅。
露柱灯笼里,狸奴白牯边。
前资钦戒腊,参学待机缘。
吸尽西江水,从将此话传。
赏析:
这首诗是王通叟在赣过门时所作,表达了他对佛法修行的理解和感悟。
“庵高一宿觉”,意思是他在庵中住了一宿后,有了深刻的觉悟。这里的“觉悟”可能是指他对于佛法的深入理解和领悟。
“不是二乘禅”,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佛法的理解。他认为,佛法不仅仅是一种修行方法,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人生观。因此,他并不满足于仅仅修习二乘禅,而是追求更高的境界。
“露柱灯笼里,狸奴白牯边”,这是描绘他的修行环境。在这里,他可能在寺庙中修行,用露水清洗灯柱上的尘埃和污垢,然后用狸奴(可能是寺庙中的小动物)或者白牯(可能是寺庙中的植物)来净化自己的心境。这种修行方式可能使他更加专注于内心的修炼。
“前资钦戒腊”,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修行的期待。他希望通过长期的修行,积累足够的功德,获得高僧的认可和许可。
“参学待机缘”,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修行的态度。他认为,修行需要等待合适的时机和机遇,不能急于求成。只有当自己真正准备好的时候,才能得到真正的佛法。
“吸尽西江水,从将此话传”,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佛法传播的看法。他希望将自己的修行经验和心得传授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能够受益。
这首诗表现了王通叟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以及他对修行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