怜我山之涧,高轩昔再过。
人生倏长往,天意竟如何。
德学知能绍,儒言信不磨。
春风青宿草,宰上想坡陀。

【注释】

涧:山间流水,指潘恭叔居住的山间。

轩:高敞的车。

倏(shū):忽然。长往:远逝。天意:自然之理。

德学知能绍:继承发扬德行、学问、才能。

儒言:儒家的学说。信:真实。磨:磨砺,锻炼。

青宿草:青青的野草。

宰上:官名,这里指地方长官。想坡陀:指想象山势起伏的样子。坡陀:山石重叠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悼念友人潘宣干的。潘宣干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在宋仁宗时曾为枢密使,与司马光等人共同推行“庆历新政”(即“熙宁变法”,因王安石时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故称“新政”),后被贬至岭南。此诗是诗人在潘宣干去世后追忆二人交往而作。全诗四句,一气贯注,感情深厚。首联写怀念之情:“怜我山之涧”,意思是说:可怜我这山间的清涧。“山涧”二字,点明潘宣干的居所。“昔再过”三字,说明诗人对潘宣干有深厚的友情,又曾两次经过他的居处。次联写人生无常: “人生倏长往”,意思是说:人生的寿命总是很快地过去。这里既感叹人世的短促,又表达了对潘宣干的思念,因为潘宣干已离世而去,所以说“倏长往”。这一句中,“倏”通“倏”,“长往”即“长逝”。“天意竟如何”五字,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哀痛之情,因为潘宣干已不在人世,所以无法回答“天意竟如何”的问题,只能以“嗟乎”收尾。这一句中,“嗟乎”二字,既是诗人的感叹语,又是对潘宣干的哀悼语。第三联写潘宣干的品德、学问和才能: “德学知能绍”,意思是说:你的德行、学问、才能都得以继承。“德学知能绍”与第二联中的“德学知能绍”意思相仿,都是说潘宣干生前的品德、学问、才能都已得到继承,只是由于政治上的原因,未能充分发挥出来。这一句中,“继”是继承的意思,“绍”是继承的意思。第四联写潘宣干的人品: “儒言信不磨”,意思是说:你的言论像儒家学说一样真实,经得起考验。“儒言”即儒家学说。这一句中,“信”是真实的意思。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总结: “春风青宿草,宰上想坡陀”,意思是说:春天来临,青青的野草又开始生长了,你在官位上一定还想着山势起伏的样子吧!“宰上”是指地方长官的高位,这是对潘宣干的祝愿。这两句中,“春风”二字暗用《诗经·小雅·采薇》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二句,表示岁月流逝,物是人非;“青宿草”则暗用杜甫《绝句》的“江浦寒云护青草”(《杜工部集》卷二),表示春回大地,草木复苏。这两句中,“想坡陀”是说想象着山势起伏的样子。这一句中,“坡陀”指山势不平。这两句是全诗的结尾,也是诗人对潘宣干的最后祝福。综观全诗,可见诗人对潘宣干的怀念之情是十分真挚的,其诗作也富有情致和韵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