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乳泉路,古桥归德源。
寺何知雅俗,僧仅可寒温。
砌断藓痕涩,崖枯尘迹昏。
紫薇青嶂合,秋树叶初翻。

诗句释义和赏析:

  1. 我记乳泉路,古桥归德源。
  • “乳泉”通常指的是山间或溪流中清澈甘甜的泉水,而“古桥归德源”则可能意味着这座桥是通往某个地方的古旧桥梁,而“德源”可能是指这个地方的主人或是地名中的一个部分。整体而言,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个场景的第一印象和记忆,充满了怀旧之情。
  1. 寺何知雅俗,僧仅可寒温。
  • “知”在这里可以理解为“知晓”、“了解”,而“雅俗”通常指文雅和粗俗,这里可能表示寺庙的环境与人们的品味有关;“僧仅可寒温”则表示僧侣与普通人之间只有基本的交往,没有更深的交流。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寺庙环境及其与人的互动的一种观察和思考。
  1. 砌断藓痕涩,崖枯尘迹昏。
  • “砌断”指的是墙壁破损,“藓痕”则是苔藓的痕迹,“峭壁”是悬崖峭壁的意思,“崖枯”则形容崖壁干枯。这句话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象,可能是在一个荒凉的地方看到的情景,表达了一种荒凉或衰败的感觉。
  1. 紫薇青嶂合,秋树叶初翻。
  • “紫薇”是一种植物,也称为百日红或五里香,“青嶂”则可能是指山峰或山峦,“秋树叶初翻”描述了秋季时树叶的颜色变化,暗示了季节的变迁。整体上,这句诗描绘了一个秋天的景色,给人以宁静、美丽的感受。

译文:

我记起那乳泉路,古桥通往德源。
寺庙不知是否高雅,僧侣只能保持礼节。
墙壁破裂长满青苔,崖壁干枯满是灰尘。
紫薇花开与青山相合,秋叶初翻映出新生。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某一场景的深刻印象和感慨。从首句的“乳泉路”到尾句的“秋叶”,诗歌贯穿了时间和空间的变换,从一个地方的景象过渡到四季的变化,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同时,诗人对寺庙的描述、对自然环境的感受都体现了其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感悟。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却能深入人心,引人深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