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月生林白,沿流涧亦明。
幽人方独夜,山寺有微行。
野处偏宜夏,贫家不厌晴。
薰风吹老鬓,腐草见飞萤。

注释:

五月十日

五月,农历月份名。古代以干支纪年,“甲子”是第一个月,为建子之月;“癸亥”是第十个月,为建亥之月。因此五月又称为孟夏。十日,指阳历的5月10日。孟夏,即初夏,指初夏时节。

片月生林白,沿流涧亦明。

“片月生林白”,月光照射在树叶上,使得整个树林都显得一片皎洁洁白。“沿流涧亦明”,流水沿着山涧流淌,溪水也显得十分明亮。

幽人方独夜,山寺有微行。

“幽人方独夜”,指的是一个独自隐居的人正在夜晚独自行走,这里用“幽人独夜”形象地描绘了夜晚一个人孤独的身影。“山寺有微行”,指的是一座山中的寺庙正在进行轻微的修行活动。这里的“微行”可能指的是寺庙里的僧人或修行者在进行一些轻闲的活动,如念经、打坐等。

野处偏宜夏,贫家不厌晴。

“野处偏宜夏”,“野处”指的是野外的地方或者乡村的田野。夏天的时候,农村或者野外的地方更加凉爽宜人,因为阳光直射的强度较低,温度相对较低。这里的“宜夏”可以理解为夏天的气候更加宜人。“贫家不厌晴”,贫穷人家更享受晴朗的天气。这里的“贫家”指的是贫穷的家庭或者农民家庭,而“晴”则指的是晴好的天气。这里的“不厌晴”意味着即使在贫穷的条件下,人们也更喜欢晴朗的天气,因为晴朗的天气有助于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

薰风吹老鬓,腐草见飞萤。

“薰风吹老鬓”,薰风是一种温暖的风,吹过脸颊时会让人感觉温暖舒适。这里用“薰风吹老鬓”来形象地描绘了一种温暖的风,吹动着人的发丝,使得人的鬓角变得有些发白。“腐草见飞萤”,腐烂的草堆中会出现飞舞的小虫,也就是飞萤。这里的“腐草见飞萤”可以用来形容夜晚的景色,当腐败的土壤中出现飞舞的飞萤时,给人一种宁静、幽美的感觉。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夏季夜晚的美丽景色和人们的生活状态。通过月光、山涧、山林、田野、山寺、贫家、腐草等自然元素,展现了初夏时节的宁静与美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诗中运用了生动的形象和贴切的比喻,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同时,诗中的一些关键词还隐含着作者的人生感悟和情感寄托,使诗歌更具深度和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