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来无处不西风,散入千岩万壑中。
丛桂香边烟幂䍥,疏桐影里月朦朣。
等闲散步情何限,随分微吟苦未工。
秋色秋声已如许,更凭高处目飞鸿。
解析:
此诗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滕王阁序》中的名句。全诗以写景为主,通过描绘晚来的西风、丛桂的烟云、疏桐的月色等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秋天景色的热爱和欣赏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译文:
傍晚时分,无处不吹来西风,它弥漫在千岩万壑之间。
丛桂的香气被云雾缭绕,烟雾弥漫;稀疏的梧桐影子下,月光朦胧。
随意漫步,情意无限;随意吟咏,却苦于工整。
秋天的景色和声音已经如此美好,更想凭高远之地眺望飞鸿。
赏析:
首两句“晚来无处不西风,散入千岩万壑中”,描绘了一幅秋风吹过山谷,无处不在的画面。这里的“西风”不仅指自然界的风,也暗含着作者心境中的孤寂与落寞。接着,“丛桂香边烟幂䍥,疏桐影里月朦朣”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氛围。桂花的香气、烟雾、月色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静谧而深沉的美。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第三四句“等闲散步情何限,随分微吟苦未工”则表现了诗人的情感复杂性。他虽然随意行走,情感却难以言表;虽然随意吟咏,却感到苦于工整。这种情感的复杂性反映了诗人内心的一种挣扎与矛盾。
最后两句“秋色秋声已如许,更凭高处目飞鸿”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这里,诗人不仅感叹秋色的美,更借凭高处观看飞鸿,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飞鸿象征着自由和远方,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自由的渴望。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它既展示了秋天的美丽景象,又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既真实又深刻,使人读后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