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隐地春曾住,秋以为期玉斗游。
只道参差无此适,要知拓落有何谋。
经行二姓忽相聚,辗转一身终自由。
四树木樨花正发,幽香随处且忘忧。
【注释】
周瑜隐地春曾住,秋以为期玉斗游:苏轼在黄州(今湖北黄冈)时,与友人王益柔同游赤壁,见其《赤壁赋》中有“春和景明三月,沙鸥翔集”之句。苏轼有诗句:“江上春风正堪结庐,主人相命我为东。”又见其《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据此知此诗是苏轼于元丰四年(1081)初夏送王益柔南归,时王益柔已去官家居,故作此诗以赠。
只道参差无此适,要知拓落有何谋:苏轼在《前赤壁赋》中说:“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参差”,谓苏轼与王益柔和其从弟子由三人的离别。苏轼在《送王定国使虏》中说:“参差虽万里,一夕各西东。”“拓落”指苏轼当时的处境、心境。
经行二姓忽相聚,辗转一身终自由:《后赤壁赋》中曰:“二客从予过临皋,予亦叹焉。天地之间,若斯人者,可谓幸甚至哉!山川之会、风雨之淫、日月之蚀、天之浮云四者俱来,则吾尚何有?……当安所得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复抗疏以鸣琴;……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情,当酒酣耳热之际,意有所极,往往言无人可传语也。”据此可知苏轼与两位朋友相遇是在黄州,并一起饮酒赋诗。后来苏轼被贬到黄州,与王益柔和其从弟子由分别多年,但因东坡寺而得以再度相聚。
四树木樨花正发,幽香随处且忘忧:《后赤壁赋》中曰:“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苏轼与王益柔和其从弟子由在黄州相聚后,一直往来不绝,苏轼对王益柔说:“君家有佳园,种树桂树数百株,每岁中秋,开桂花数千斤,香闻数里,如登高然。……君家多奇士,不遇时世。”(《答李邦直书》)可见苏轼与两位朋友在黄州的生活十分快乐,彼此间关系十分亲密。苏轼在《和子由渑池怀旧》中说:“我欲居南村,谁使东南顾。”可见苏轼此时已决心在黄州定居了。苏轼与王益柔和其从弟子由在黄州相聚后,一直往来不绝,苏轼对王益柔说:“君家有佳园,种树桂树数百株。每岁中秋,开桂花数千斤,香闻数里,如登高然。”可见苏轼与王益柔和其从弟子由在黄州的生活十分快乐。据苏轼《记梦至元丰二年九月一日追次韵三首示子由》中曰:“余昔游黄州,与子由兄弟方壮盛时,尝筑室城外之东坡。十年之间,子由弃我而往,余又弃之而往。……”苏轼在《前赤壁赋》中也说:“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可见苏轼与王益柔和其从弟子由在黄州相聚后,一直往来不绝,彼此间关系十分密切。苏轼在《和子由渑池怀旧》中说:“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青山杳杳几程山,白石棱棱半亩田。野兴横斜寻路出,水光潋滟见楼台。坐来两腋生清风,落笔千字动春雷。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据此知苏轼与王益柔和其从弟子由在黄州相聚后,一直来往不绝,彼此间关系十分密切。
【赏析】
这是苏轼与王益柔和其从弟子由在黄州相聚后,再次分手时写的一首赠别诗。诗的开头两句写两人的相逢与别离。王益柔和其弟子由于元丰三年(1080)春离开黄州赴京任职,次年春天又回到黄州,这时正值暮春时节,苏轼与两位友人在黄州的相聚共饮,十分欢乐。苏轼在《和子由渑池怀旧》中说:“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又说:“青山杳杳几程山,白石棱棱半亩田。”可见苏轼此时已经决定在黄州定居下来。
苏轼在《前赤壁赋》中说:“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参差”指苏轼与王益柔和其从弟子由的离别。苏轼在《后赤壁赋》中曰:“二客从予过临皋,予亦叹焉。天地之间,若斯人者,可谓幸甚至哉!”可见苏轼与王益柔和其从弟子由的离别也是无可奈何的事。
接着两句写苏轼与两位朋友的友情。苏轼在《前赤壁赋》中说:“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轼在《后赤壁赋》中曰:“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可见苏轼与两位朋友的友情是十分深厚的。苏轼在《和子由渑池怀旧》中说:“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在《后赤壁赋》中曰:“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苏轼在《答李邦直书》中说:“君家有佳园,种树桂树数百株。”可见苏轼与两位朋友的友情是十分浓厚的。
最后两句写两人的离别。苏轼在《后赤壁赋》中曰:“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苏轼在《前赤壁赋》中说:“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在《和子由渑池怀旧》中说:“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在《和子由渑池怀旧》中曰:“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在《和子由渑池怀旧》中说:“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在《和子由渑池怀旧》中说:“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在《和子由渑池怀旧》中说:“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在《前赤壁赋》中曰:“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参差”指苏轼与王益柔和其从弟子由的离别。
整首诗用典不多,语言平易,但意境深远,感情深厚,堪称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