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丞相一登临,酒畔峥嵘万古心。
重整乾坤归庙社,却留岁月在山林。
荒寻野阁甘棠蔽,名占高台岘首深。
见说治中新筑就,肯堂三叹有遗音。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登一杯亭》。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诗句解释及译文:

  1. 当年丞相一登临,酒畔峥嵘万古心。
  • “当年”:指作者过去的岁月。
  • “丞相”:这里指北宋时期的丞相文彦博。
  • “一登临”:”登临”即登上高处,此处指登高远望。
  • “酒畔”:指饮宴之旁。
  • “峥嵘”:形容景色雄伟壮观。
  • “万古心”:指永恒的心情或记忆。
  • 译文:回忆起过去的岁月中,那位曾经执掌国政的丞相,他登高远眺时的心情是多么的宏伟壮阔啊!
  1. 重整乾坤归庙社,却留岁月在山林。
  • “乾坤”:天地宇宙之意,常用以比喻国家大事。
  • “庙社”:古代帝王祭祀祖先的地方。
  • “却留岁月在山林”:表示虽然国家大事已经平定,但个人的生活依然被岁月所占据。
  • 译文:尽管国家大事已经恢复如初,但作者还是留恋于山林间的岁月静好。
  1. 荒寻野阁甘棠蔽,名占高台岘首深。
  • “荒寻”:指荒凉寻找,可能是指寻找隐居之地。
  • “野阁”:指郊外简陋的小屋。
  • “甘棠”:传说中的棠梨树,常被用来象征贤明的政治。
  • “岘首”:指岘山之巅,古代文人墨客常以此作为题咏之地。
  • “名占高台”:指名声高扬,占据了高地。
  • 译文:我在荒凉的山林中寻找一处可以隐居的地方,那里有一棵甘棠树,象征着贤明的政治。我的名声已经高扬,仿佛置身于岘山之巅一般。
  1. 见说治中新筑就,肯堂三叹有遗音。
  • “治中”:官职名,治理中正之道。
  • “新筑就”:新的建筑已经建立。
  • “肯堂三叹”: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诗“肯堂三叹”的典故,意为对故人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 “遗音”:指遗留下来的声音或意境。
  • 译文:听说你最近刚完成了一项治理工作,我不禁感慨万分,仿佛听到了那故人的叹息之声,让人回味无穷。

注释:

  • 当年:指的是过去的时光。
  • 文彦博:北宋时期的重要政治家,曾任宰相。
  • 登临:登高远望,引申为登高后的思考或感悟。
  • 峥嵘:形容山势险峻,也可比喻事情的艰难复杂。
  • 庙社:古代帝王祭祀的场所,也泛指国家的大事。
  • 山林:自然之中的山水景致,常用来比喻隐士的生活。
  • 荒寻:在荒凉的地方寻求。
  • 甘棠:相传是周朝忠臣召公奭的后代召棠的子孙,后人以其子孙为贤能的象征,甘棠也成了贤者的代称。
  • 岘首:地名,位于今天的湖北省南漳县境内,因岘山而得名。
  • 治中:官名,负责地方政务。
  • 新筑就:刚刚完成的建筑。
  • 肯堂三叹:引用了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故事,表示对往事的无限怀念。

赏析:

苏轼的这首《登一杯亭》是一首表达怀旧与哀愁的作品。通过回忆历史上的贤相、描述自己的隐居生活以及对友人的思念,展现了一个文人对于过去辉煌历史的缅怀以及对于现实生活的无奈感慨。整首诗情感细腻而深远,语言优美,充满了历史感和文化气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