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楼烟雨更横江,吴越苍山入混茫。
霁色未分无远树,潮声初过有归艎。
檐楹高处闲登眺,市井中间任迫忙。
日日痴儿了官事,暂时相赏试持觞。
晦日(二十四节气之一,指阴历每月最后一天)冲雨过同官赵大小楼眺望江山
一楼烟雨更横江,吴越苍山入混茫。
霁色未分无远树,潮声初过有归艎。
檐楹高处闲登眺,市井中间任迫忙。
日日痴儿了官事,暂时相赏试持觞。
晦日(二十四节气之一,指阴历每月最后一天)冲雨过同官赵大小楼眺望江山
烟雾蒙蒙的楼台更显得横卧在江面上,吴越的苍山映入茫茫的水面之中。
天色放晴但远处的树木依然分辨不清,潮水初涨时的声音传来了归舟的橹桨声。
高耸的楼台檐楹之上闲暇地观赏着四周景色,繁忙的街市中人们穿梭忙碌不停歇。
每天忙于官务的人今天也得以稍作休息,暂且放松心情试着品尝美酒。
译文:
烟雾笼罩的小楼更显横卧江面上,吴越的苍山映入茫茫的水波之中。
天空放晴但远处的树木依然分辨不清,潮声初响时传来归舟的橹桨声。
高耸的楼台檐楹之上闲暇地观赏着四周景色,繁忙的街市中人们穿梭忙碌不停歇。
每天忙于官务的人今天也得以稍作休息,暂且放松心情试着品尝美酒。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晦日(即农历每月最后一天)冒着大雨,经过同僚赵大小楼后所作。全诗四句,每一句都是一幅画面,描绘了诗人站在高楼之上,欣赏江南山水和城市风光的景象。
“一楼烟雨更横江,吴越苍山入混茫。” 这句诗以“烟雨”和“苍山”为主题,描绘出了江南山水的朦胧之美。“横江”,形容江面宽广而深远,如同横卧在大地上一般。“混茫”,则是指天地之间融为一体的景象。通过这两句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江南山水的独特魅力。
“霁色未分无远树,潮声初过有归艎。” 这句诗描绘了晴朗天气下的景象。“霁色”,指的是雨后天晴的天空颜色。“无远树”,则是指虽然天空放晴但仍无法分辨远处的树木。“潮声初过”,则是描述潮水刚刚退去的声音。“归艎”,则是小船的意思。通过这两句诗,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在欣赏江南山水的同时,也被其美丽的景象所吸引,忘却了时间的流逝。
“檐楹高处闲登眺,市井中间任迫忙。” 这句诗则是诗人对城市生活的写照。“檐楹”,指的是高楼的屋檐和柱子。“闲登眺”,则是在高处欣赏风景的动作。“市井中间任迫忙”,则是描述了城市中繁忙的生活场景。通过这两句诗,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于城市生活的矛盾心理,一方面他享受着城市的繁华与便利,另一方面又感叹于时间匆匆、人事如梦。
“日日痴儿了官事,暂时相赏试持觞。” 这句诗则是诗人对自己官途的感慨。“痴儿了官事”,则是说自己每天都在处理公务,无暇顾及其他事情。“暂相赏”,则是形容暂时放下工作,与友人一起饮酒作乐。通过这两句诗,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无奈和厌倦之感。他渴望能够摆脱束缚,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江南山水和城市风光的描绘,以及对自己官途的感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态度。他既欣赏自然之美,又关注社会现实;既追求事业的成功,又注重个人的修养;既享受生活的欢乐,又承受着现实的沉重。这种复杂而矛盾的情感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