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冉春烟山半昏,远林荒草际斜曛。
人家几点望中见,鸡犬数声何处闻。
不奈客愁惊晚岁,空馀诗思入行云。
青松影下归来路,野寺对床还醉醺。

诗句释义:

  1. 冉冉春烟山半昏,远林荒草际斜曛。
  • “冉冉”形容春烟缓缓升起的景象。
  • “山半昏”描述山的轮廓在烟雾中显得朦胧不清。
  • “远林荒草际斜曛”描绘出远处树林和草地被黄昏的余晖所映照的情景。
  1. 人家几点望中见,鸡犬数声何处闻。
  • “人家”指村落或小村庄。
  • “望中见”表示在远处可以隐约看到这些小屋的存在。
  • “鸡犬数声何处闻”暗示着在这样宁静的夜晚,鸡鸣狗吠的声音也难以分辨。
  1. 不奈客愁惊晚岁,空馀诗思入行云。
  • “客愁”可能指的是作者因为旅途而引起的乡愁。
  • “惊晚岁”表达了岁月流逝,让人感到时光易逝的感慨。
  • “诗思入行云”比喻诗人的思绪如同飘浮的云朵一般,无法捉摸。
  1. 青松影下归来路,野寺对床还醉醺。
  • “青松影下归来路”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作者走在青松树的影子下回家的景象。
  • “野寺对床还醉醺”描述了与寺院中的和尚一同共宿,并在醉酒之中度过一宿的情景。

译文:
春天的轻烟缭绕在山间,远处的树木和草地在夕阳的余晖中若隐若现。
在朦胧中隐约可以看到几户人家,但只能听到鸡鸣犬吠的声音,它们在何处呢?
我无法承受旅途带来的客愁,以至于让这美好的年华也显得如此短暂。我的思绪仿佛随风飘向了远方。
我独自一人行走在青松之下归途的路上,与寺庙中的和尚一同共宿,并且喝得烂醉如泥。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细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感受和心境。首句用“冉冉春烟”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宁静的气氛,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接着,诗人通过描绘远林荒草、鸡犬声等细节,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氛围,让人感受到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然而,诗人并没有沉浸在这种宁静中,而是通过对比“客愁”和“诗思”,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最后,诗人以“青松影下归来路”和“野寺对床还醉醺”两个画面,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更为深远的境界。这首诗不仅表现了诗人的旅行经历和情感体验,同时也揭示了人与自然、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微妙关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