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溪秋碧卞峰浓,莼菜鲈鱼兴味中。
制锦归来应自适,角巾行往与谁同。
才华便合为时用,士论须知得誉隆。
留取棠阴在岩邑,为公频到咏仁风。
苕溪秋碧卞峰浓,莼菜鲈鱼兴味中。
制锦归来应自适,角巾行往与谁同。
才华便合为时用,士论须知得誉隆。
留取棠阴在岩邑,为公频到咏仁风。
注释:
- 苕溪秋碧卞峰浓:苕溪的秋天景色碧绿如洗,卞峰(即卞山)的云雾缭绕浓厚。
- 莼菜鲈鱼兴味中:莼菜和鲈鱼是美味佳肴,让人食欲大开,增添了诗作的情趣。
- 制锦归来应自适:制锦归来,即制作锦绣的工作结束了,应当感到满足和自在。
- 角巾行往与谁同:角巾,古代文人常用的一种头巾,行走时可以遮阳。行往,意为行走。与谁同,意味着诗人独自行走,没有伴侣。
- 才华便合为时用:才华,指个人的才能。便合,表示适合、应该。为时用,意为才能应该用于当时的事情。
- 士论须知得誉隆:士论,指当时的舆论和看法。知,了解。誉隆,意为名声和荣誉很高。
- 留取棠阴在岩邑:棠阴,指棠梨树的阴凉,常用来比喻恩泽。岩邑,指岩石上的小城。
- 为公频到咏仁风:为公,意为为了您(指芮玉山)。频到,表示经常来访。咏仁风,即歌颂仁德之风,指赞美芮玉山的德行。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对友人芮玉山的深情厚谊和美好祝愿。诗人以苕溪秋景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美好的画面。接着,诗人回忆了当年制作锦绣的情景,以及独自行走时的孤独感。然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才华的欣赏,认为它们应该被用于当时的事情上。最后,诗人祝愿芮玉山能够得到很高的名声和荣誉,同时也表达了对芮玉山品德的赞美。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友情和仁德的崇高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