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皋新雨沐,物物秋气深。
着蕊木芙蓉,桂树尤萧森。
岂伊酒可尝,而我诗未吟。
朅来六七辈,领会宜素衿。
尘眯共一扫,风乎出云岑。

这首诗是杜甫在天宝十四年(755)秋,因安史之乱而离开成都草堂后写的。当时,他经过剑门、梓州,来到绵州作客。这组诗共五首,这是第二首。

亭皋:水边的原野。

物物:处处。

着蕊木芙蓉:指盛开的芙蓉花。

萧森:草木茂盛貌。

岂伊酒可尝:难道喝酒就能消愁解闷吗?

朅来:忽然而来。

六七辈:六七个朋友。

领会:领会,意会。

尘眯:尘土遮眼。

云岑:云彩之上的山巅。

赏析:此诗为杜甫在离开成都草堂后的途中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及对友人才华的认可。

第一联:“亭皋新雨沐,物物秋气深。”意思是:新雨过后,亭皋上一片清新,万物都沐浴在秋天的气息之中。这里“亭皋”指的是水边的原野,“新雨”指的是刚刚下过的新雨,“物物”则是指一切事物。诗人用“亭皋”和“物物”两个词来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卷,让读者仿佛看到了新雨过后的景色。

第二联:“着蕊木芙蓉,桂树尤萧森。”意思是:盛开的芙蓉花在枝头绽放,那桂花树则更加茂密繁盛。这里诗人选取了两种常见的植物——木芙蓉和桂花,分别用“着蕊”和“尤萧森”来形容它们的生长状态。“着蕊”指的是花开满枝,“尤萧森”则是指桂花树更加茂盛。

第三联:“岂伊酒可尝,而我诗未吟。”意思是:难道喝酒就能消愁解闷吗?而我自己的诗歌还没有吟咏出来。这里诗人用反问句表达了自己的无奈之情。“岂伊酒可尝”表示诗人认为喝酒并不能解决心中的忧愁,“而我诗未吟”则表示自己的创作还没有完成。

第四联:“朅来六七辈,领会宜素衿。”意思是:忽然来了六七位朋友,他们理解我心意应该穿着素净的衣裳。这里的“朅来”指的是突然到来的朋友,“六七辈”则是指六七位朋友,“领会宜素衿”则表示朋友应该穿着素净的衣裳来拜访自己。诗人用这样的语言来表达对朋友们的欢迎之情。

第五联:“尘眯共一扫,风乎出云岑。”意思是:大家共同清扫掉尘土,让我们的心情像风一样轻松自在。这里的“尘眯”指的是尘土蒙蔽了视线,需要清理,“风乎出云岑”则表示心情像风一样轻松自在。诗人用这样的意象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愉悦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