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最佳处,突兀三茅堂。
幽襟玩岩穴,散脚登崇冈。
梅亭虽未花,自觉草树香。
午阴布修干,禽鸟时来翔。
下视江海波,风烟渺茫茫。
贞石披妙词,摩挲有馀光。
吾身已尘土,乃得闲相羊。
羽人复能吟,煎茗邀山房。
意胜神顿适,俗远虑兼忘。
乃知轩裳絷,自苦升斗藏。
饥饿非难忍,岁月空帝乡。
挥手下山去,馀情满秋阳。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的《题三茅堂》。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注释:

1. 宝山最佳处,突兀三茅堂。

  • 宝山: 指风景秀丽的地方,比喻有灵气的地方。
  • 突兀三茅堂: 形容三茅堂(道教中的神仙居所)耸立在山中,高耸而引人注目。

2. 幽襟玩岩穴,散脚登崇冈。

  • 幽襟: 内心宁静、深远的心境。
  • 岩穴: 指山中的洞穴,常用于隐逸之处。
  • 崇冈: 高而陡峻的山岗。
  • 玩岩穴、散脚登崇冈: 在山中的洞穴中静坐,在陡峭的山岗上散步,享受自然之美。

3. 梅亭虽未花,自觉草树香。

  • 梅亭: 以梅花命名的亭子或建筑。
  • 未花: 没有开花的意思,表示时间尚早。
  • 草树香: 即使没有开花,但周围的草木依然散发出香气,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 自觉”: 自己感觉到。

4. 午阴布修干,禽鸟时来翔。

  • 午阴: 中午时分的阳光。
  • 修干: 长条状的树木,这里比喻高大挺拔的山峰或建筑。
  • 禽鸟时来翔: 鸟儿时常在这里飞翔,象征着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5. 下视江海波,风烟渺茫茫。

  • 下视: 向下看。
  • 江海波: 江河湖海的波澜。
  • 风烟渺茫茫: 风烟迷蒙,景色广阔而朦胧。
  • “渺茫”: 模糊不清的状态。

6. 贞石披妙词,摩挲有馀光。

  • 贞石: 指坚固的石头,比喻坚定的信念或意志。
  • 披妙词: 披着优美的文字。
  • 摩挲: 轻轻抚摸。
  • 馀光: 剩余的光辉。
  • “有馀光”: 意味着虽然外表平静或朴素,但内在仍充满智慧和力量。

7. 吾身已尘土,乃得闲相羊。

  • 吾身: 我的身体。
  • 尘土: 尘世,世俗生活。
  • “相羊”: 牧羊,古代的一种农业活动。
  • 闲相羊: 在闲暇之时放牧,享受悠闲自在的生活。

8. 羽人复能吟,煎茗邀山房。

  • 羽人: 仙人或修行者。
  • : 吟诵诗词。
  • 煎茗: 烹煮茶叶。
  • 邀山房: 邀请居住在山上的房屋。
  • “羽人”和“煎茗”: 体现了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追求。

9. 意胜神顿适,俗远虑兼忘。

  • **意胜」: 心灵愉悦,超越了世俗的烦恼和忧虑。
  • 神顿适: 精神达到了一种非常舒适的状态。
  • 俗远虑兼忘: 远离了尘世的纷扰和忧虑。

10. 乃知轩裳絷,自苦升斗藏。

  • 轩裳: 官员的服饰,代指官场。
  • : 束缚,这里指被世俗束缚。
  • 升斗藏: 形容生活琐碎,辛苦地积累财富。
  • ““自苦升斗藏”: 认识到了被世俗和名利所困扰的痛苦。

11. 饥饿非难忍,岁月空帝乡。

  • 饥饿: 身体缺乏食物,感到饥饿。
  • 非难忍: 并非难以忍受。
  • 岁月空帝乡: 年华虚度,时光流逝,如同生活在天宫中一般空洞无物。
  • ““非难忍”和“岁月空帝乡”: 强调了人生的短暂和空虚。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居山林的人在欣赏大自然美景的同时,也体会到了生活的孤独与寂寞。通过对比和反思,诗人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不满以及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优美,充满了哲理和情感色彩,是一首富有意境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