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吟不知秋,独坐不知晚。
坐久颇搭陀,吟深或偃蹇。
栖栖与世疏,默默去道远。
澄渊无起波,长谷有绝巘。
雨中杂兴
独吟不知秋,独坐不知晚。
坐久颇搭陀,吟深或偃蹇。
栖栖与世疏,默默去道远。
澄渊无起波,长谷有绝巘。
【注释】
(1)“独”句:独自吟诗不知是秋天,独自端坐不知已是傍晚。“独坐不知晚”:独自端坐不知道是傍晚。独坐:指一个人坐着,不与人交往。
(2)“坐久”三句:坐得久了不免心烦意乱,吟诗深了也不免有些困倦和消沉。“坐久颇搭陀”:指因久坐而感到心烦意乱。“吟深或偃蹇”:指因吟诗而深奥艰涩,不免有些困倦和消沉。
(3)“栖栖”四句:自己孤独与世事疏离,默默离去离世的道路遥远。“栖栖”:孤苦伶仃的样子。“世疏”:指远离尘世。“去道远”:指离世之路遥。
(4)“澄渊”句:澄清的池水没有激起波澜,长满草木的山谷有高峻的山岭。“澄渊”:清澈的水潭。“无起波”:指水潭清静,不起涟漪。“长谷”:山谷。“有绝巘”:指长谷中有高峻的山岭。“绝巘”:极高的山峰。
赏析:
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当时作者任江陵府司法参军。诗人以闲居无事为由,借咏物抒怀,表达了他淡泊名利,归隐山林的思想感情。
首联“独吟不知秋,独坐不知晚”。诗人在寂静的雨天里独自吟诗,竟然浑然不觉已是黄昏时分。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在闲居无事时那种悠闲自在、悠然自得的心境。
颔联“坐久颇搭陀,吟深或偃蹇”。诗人在雨中久坐,竟感烦躁不安;而当他沉浸在诗歌的创作中时,又不免陷入深深的思索,有时还不免感到精神委顿。“坐久颇搭陀”:长时间坐在雨中,心情烦躁不安。“吟深或偃蹇”:在诗歌创作过程中,有时感到精疲力竭,心神不定。
颈联“栖栖与世疏,默默去道远”。“栖栖”形容人孤单,这里指诗人孤独地生活着,与世疏远,远离尘嚣。“默默去道远”:指远离尘世的隐居生活。尾联“澄渊无起波,长谷有绝巘”。清澈的水潭不起波纹,长谷之中有高峻的山峰。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山水自然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