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未踏洞庭野,亦不曾登南岳峰。因君谈旧游,恍如常相从。
江淮历历转湘浦,裘马意气传边烽。吾尝泛大江,只见匡庐松。
乘风醉卧帆影底,高浪直溅岚光浓。日暮泊船时,是时方严冬。
雪花压船船背重,缆摇舵鼓声如钟。当年意浅语不到,无句可写波涛舂。
君诗乃如许,景物不易供。尽归一毫端,状出三飞龙。
人间胜处贵着眼,虽有此兴无由逢。钱唐山水亦自好,奈何薄宦难从容。
南高北高一千丈,潮头日夜鸣灵踪。应有隐者为识赏,青鞋布袜扶杖筇。
君无诧彼我愧此,急还诗卷心徒忪。
【注释】
洞庭:即岳州,古称洞庭湖。南岳:指衡山。
君:指作者的朋友。
江淮:长江和淮河,泛指江南地区。转湘浦:经过湘江。
大江:长江,泛指江河。匡庐:庐山的别名。
高浪:指波涛汹涌的水浪。岚光:指水气蒸腾的云光。
严冬:冬季最寒冷的时候。三飞龙:形容波涛翻滚的样子。
眼:这里指观察事物的眼光。贵着眼:重视看。
此兴:此情此景所引发的情感。
钱唐:今杭州市。
自好:自然美好。薄宦难从容:仕途不顺,不能畅怀自得。
青鞋布袜:古代士人常穿的简朴的鞋子,青布制成,用线缝缀而成。扶杖筇:手扶拐杖。筇竹为制作拐杖的材料,因而得名。筇,音qiong,一种竹类植物。
彼我愧此:自己感到惭愧。急还诗卷心徒忪:急着要归还诗卷,心中却很慌乱。
【赏析】
《书姜白石(昔游)后》是宋代诗人张耒创作的一首题画诗。此诗以简洁的文字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并巧妙地运用了夸张手法,表现了作者对朋友深厚情谊的赞赏之情。
首联“平生未踏洞庭野,亦不曾登南岳峰。”交代自己平生没有去过洞庭湖和南岳衡山,这是为了引出下文的感慨。
颔联“因君谈旧游,恍如常相从。”是说听了朋友讲述过去游玩的经历,感觉仿佛自己经常和他在一起。
颈联“江淮历历转湘浦,裘马意气传边烽。”写诗人听到朋友谈论过去游玩的经历后,眼前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江淮一带经过湘江时,看到人们穿着皮裘、骑马出行的景象;而那些边远地区的烽火信号则传递着他们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
尾联“日暮泊船时,是时方严冬。”则是进一步描绘出一幅幅画面:当诗人在一天即将结束时停船时,正好遇上了严寒的冬天。这些生动的画面都源于朋友的讲述,使得诗歌充满了诗意。
此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夸张手法,成功地表达了作者对朋友深情厚谊的赞美之情。同时,诗歌也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雅集时的风采和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