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年不可再,白日谁能系。
空惭粱肉索,不悟齿发逝。
季子颇亦困,还家笑奴隶。
经年得揣摩,尚可资游说。
良田初不耕,拱手那望岁。
谁令困不学,斯与草木弊。
海南寡书籍,蠹简仅编缀。
诗亡不见雅,易绝空馀系。
借书如假田,主以岁月计。
常恐遗地力,敢有不敛穧。
便便五经腹,三冬良可继。
傥磭愧寸阴,得无讥没世。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愈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借书
- 妙年不可再,白日谁能系。
- 这里表达了时光不能倒流的无奈,以及人生短暂、光阴易逝的感慨。”妙年”是指年轻时的美好时光,而”白日”则指白天的时间。诗人感叹自己无法重来,也无法抓住时间的尾巴。
- 空惭粱肉索,不悟齿发逝。
- “粱肉”在这里指的是美味佳肴,象征着人生的诱惑和享乐;”齿发”则是指人的牙齿和头发,象征着生命的流逝。诗人惭愧于未能珍惜这些短暂的美好时光,同时也意识到生命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悄然离去。
- 季子颇亦困,还家笑奴隶。
- “季子”指的是古代的贤人季札,这里用他的形象来表示诗人自身的感慨。”颇亦困”意味着诗人感到有些困顿,可能是因为生活的压力或者内心的挣扎。”还家笑奴隶”则表示回到家后,诗人能够轻松地看待生活中的困扰和困境,不再把这些事情看作是负担。
- 经年得揣摩,尚可资游说。
- “经年”指的是经过一段时间,”揣摩”则是思考和推敲的意思。诗人在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研究后,认为自己仍然可以提供有益的意见,帮助他人解决问题。这里的”资游说”意味着诗人可以通过自己的智慧为社会做出贡献。
- 良田初不耕,拱手那望岁。
- “良田”指的是肥沃的土地,象征着财富和资源。”初不耕”则表示这些土地最初并未被耕种,也就是说它们尚未被利用。”拱手那望岁”则表示人们只是袖手旁观,不去努力去获取这些土地的产出。这反映了一些人对于现实生活的消极态度和缺乏行动。
- 谁令困不学,斯与草木弊。
- “谁令”表示是谁导致了这种情况,”困不学”则表示是因为困难而放弃了学习。”斯”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样”。”草木弊”则形容植物因为缺少阳光和水分而枯萎。这里用草木比喻人类,暗示如果人们不努力学习就会像草木一样逐渐衰败下去。
- 海南寡书籍,蠹简仅编缀。
- “海南”指的是中国南方的海岛地区,”蠹简”则是指被虫蛀坏的书简。”编缀”表示将书简整理在一起。这说明诗人生活在一个信息闭塞、知识匮乏的环境,缺乏书籍来学习和参考。
- 诗亡不见雅,易绝空馀系。
- “诗亡”意味着诗歌已经消失,”不见雅”表示人们无法欣赏诗歌的美。”易绝”则表示诗歌的传承已经中断。这里强调的是诗歌作为一种高雅艺术的消失,以及它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传承的断裂。
- 借书如假田,主以岁月计。
- “借书”指的是借用书籍的行为,而”假田”则表示暂时使用他人的田地。这里的”主以岁月计”则表示借用书籍的时间是有限的,需要按照约定的期限归还。这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对于知识财产的保护意识和尊重。
- 常恐遗地力,敢有不敛穧。
- “常恐”表示经常担心,”遗地力”则是指失去土地的肥力。”敢有不敛穧”则表示不敢有任何懈怠或放纵自己。这里的”穧”是稻谷,用来比喻土地。诗人担心自己如果不努力学习,就会像荒废了土地一样,最终一事无成。
- 便便五经腹,三冬良可继。
- “便便”表示简洁明了的意思,而”五经”则是指《诗经》、《尚书》、《周易》、《礼记》和《春秋》。这里表示诗人通过阅读五经,使自己的知识更加深厚。”三冬”指的是三个冬天的时间,”良可继”则表示这段时间里可以继续学习。
- 傥磭愧寸阴,得无讥没世。
- “傥磭”表示可能,而”愧寸阴”则表示觉得自己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得无讥没世”则表示担心别人会认为他一生无所成就。这里的”没世”指的是一生。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