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裳定浮云,于人竟何得。
不如饱诗书,颇似勤播植。
丰凶纵有时,穮蓑无倦色。
会须酬高廪,何用遽枉尺。
我观徐夫子,六艺自警饬。
肯回少年驾,闭户志匪石。
弹冠岂不好,恐遂林泉隔。
一朝堕世网,顿判云间翮。
曲高和自寡,得丧相什伯。
愿子保岁寒,功名当远索。
俯首簿书间,聊将逃遣谪。
这首诗是次韵答徐翼之的一首,表达了诗人对徐翼之画木石的赞赏之情。
首句“轩裳定浮云,于人竟何得。”意在表达诗人认为,自己的官位和地位就像飘散的云彩,与他人相比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这是对现实的一种感慨。
第二句“不如饱诗书,颇似勤播植。”则是诗人对徐翼之画木石的赞美。他认为,徐翼之通过勤奋地绘画,就像农民一样,辛勤地播种,最终收获了丰硕的成果。这是对徐翼之画艺的赞誉。
接下来的句子“丰凶纵有时,穮蓑无倦色。”则是对徐翼之画技的进一步赞扬。他认为,无论是丰收还是歉收,徐翼之都保持着耐心的态度,从未有过厌倦的情绪。这是对徐翼之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
“会须酬高廪,何用遽枉尺。”这句话则是诗人对徐翼之的鼓励和期待。他认为,徐翼之应该像古代的高士一样,过着隐居的生活,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同时,他也应该像古人一样,不计较名利,不为世俗所累。这是对徐翼之的人生态度的赞美。
最后两句“我观徐夫子,六艺自警饬。肯回少年驾,闭户志匪石。”则是诗人对徐翼之的敬佩之情。他认为,徐翼之不仅精通文墨,而且有坚定的意志和高尚的节操。他希望能够学习徐翼之的精神,做一个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这是对徐翼之人格魅力的赞美。
整首诗通过对徐翼之的画作进行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徐翼之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利的追求和对于人生态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