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中谱殊盛,唐相赋初工。
万点凝霞赤,三危滴露丛。
驱芦抵乌鹊,投李饫儿童。
子美吟西蜀,樱桃先后红。

诗句释义:

  1. “闽中谱殊盛,唐相赋初工。” - “闽中”指的是福建地区,这里特指福州,一个文化繁荣的地方;”谱殊盛”表示这里的艺术和文化极为丰富;”唐相赋初工”则是指唐代的一位宰相(可能是指王勃)写的诗歌开始时很有技巧和才华。
  2. “万点凝霞赤,三危滴露丛。” - “万点”可能是指天空中的云彩,”凝霞”是形容云彩如红色般美丽;”三危”是一种山名,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滴露丛”可能是形容山间云雾缭绕,像露珠一样晶莹。
  3. “驱芦抵乌鹊,投李饫儿童。” - “驱芦”可能是指驱赶芦苇;”抵乌鹊”可能是形容动作迅速,像乌鹊(一种鸟)一般;”投李饫儿童”则是形容将食物投掷给孩子们,使他们吃得很开心。
  4. “子美吟西蜀,樱桃先后红。” - “子美”是指唐代诗人杜甫,”吟西蜀”可能是说他在描述或描绘西蜀的情景;”樱桃先后红”则是用樱桃的成熟来比喻春天的到来。

译文:

在闽中这片繁花似锦的土地,唐代的宰相王勃开始时写诗技艺高超。
万点云霞凝结成红色,三危山的云雾如同露水聚集的丛林。
驱赶芦苇,像是要追赶乌鸦和喜鹊,向人们投掷李子,让孩童们吃得满嘴生津。
杜甫在西蜀吟咏,樱桃成熟,预示着春天的脚步。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自然景象和生动的动作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首句“闽中谱殊盛”开篇即点明地点及氛围,为后文的描写打下了基础。接着通过对云霞、三危山等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展现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和理解。

第三句“万点凝霞赤,三危滴露丛”,诗人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来形容自然景色的美丽,让人仿佛置身其中,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这种描绘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形象。

第四句“驱芦抵乌鹊,投李饫儿童。”则是诗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描绘,通过动作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这不仅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也体现了他对和谐社会的追求。

最后两句“子美吟西蜀,樱桃先后红。”则是诗人对历史人物杜甫的引用,以杜甫的诗作为例,进一步强调了春天到来的主题。同时,这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文化的传承。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述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和谐社会的追求和对历史的尊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