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僮贷宅愈迂疏,颖士皆能讲旧庐。
典学前闻质郯子,天人定胜取申胥。
未应孤负囊中笔,粗尔消磨架上书。
借问棼丝谁任理,岂惟短发每晨梳。

【注释】:

侨居:寄居他乡。

买僮:购买奴婢。

贷宅:借住他人房屋。

颖士:指有才学的学者。

典学:指学习经典。前闻:先人留下的教诲。

质郯子:以郯子为榜样。

天人:自然的天意。定胜:必然战胜。取申胥:取法于申胥。

孤负:辜负。

囊中笔:《庄子·外物》中有“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与我尸犹未冷也,之下棺,吾魂不自以为归来,吾形不变,吾心不自以为死,吾生终古如一矣!’”后以此表示对死者的哀思。

粗尔:如此,这般。

架上书:放在书架上的书籍。

借问:询问。

棼丝:乱丝。比喻纷乱不清的事物。理:治理。

岂惟:难道只有;只有而已。

每晨梳:每天早晨梳头时想到的事。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寄居于外地时所作。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自己漂泊在外的孤寂之情和对家乡亲人的怀念。同时,诗人还表达了对自然法则的尊重和对人生哲理的领悟。

第一句“买僮贷宅愈迂疏,颖士皆能讲旧庐”,意思是说,虽然我购买了奴婢和借住了他人房屋,但仍然感到孤单和疏远。因为这里的“迁疏”一词,既形容了诗人的孤独感,也表现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而“颖士”则指的是才华出众的学者,他们都能以自己的智慧和经验来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第二句“典学前闻质郯子,天人定胜取申胥”,则是诗人在思考如何应对困境时所采取的态度。他借鉴了先贤们的智慧,认为只要顺应自然规律,就能战胜困难。这里的“典学”是指学习经典著作,而“质郯子”则是以郯子为榜样。郯子是春秋时期的著名智者,他的言行举止都体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境界。

第三、四两句则进一步强调了顺应自然、遵循规律的重要性:“未应孤负囊中笔,粗尔消磨架上书。”诗人表示,自己不应该白白浪费宝贵的时间和资源,应该利用这些时间去学习和提升自己。这里的“囊中笔”比喻了诗人的才华和智慧,而“架上书”则代表了他的知识储备和文化底蕴。

最后一联“借问棼丝谁任理,岂惟短发每晨梳”,则是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他认为,人生就像一团乱丝一样,需要有人来理顺它。而作为凡人,我们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维护自己的生活秩序。此外,诗人还提醒自己要时刻注意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价值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