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霜媒薄寒,岩壑失故绿。
轻飙振槁叶,唱彻阳关曲。
秋光何足怜,嗟此岁事促。
愁吟思无聊,日没西山麓。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晓霜媒薄寒,岩壑失故绿”:清晨的霜露打在身上,使人感到寒冷,山谷中的树木失去了往日的青翠。“轻飙振槁叶”,秋风轻轻吹来,把树叶吹得摇摇摆摆,沙沙作响;“唱彻阳关曲”,仿佛听到了《阳关三叠》那凄凉的曲调。“秋光何足怜,嗟此岁事促”:秋天的景色多么凄美,可这年景却如此短促。“愁吟思无聊,日没西山麓”:忧愁地吟咏着(抒发)思念之情而觉得无聊,太阳已经落山了。

这首诗是诗人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秋,在夔州作的。夔州,今四川奉节县。

“晓霜”、“岩壑”点明时令,“寒”字写出天气之冷,“失故绿”,则见草木萧瑟。

“轻飙”,“唱彻阳关曲”,是说秋风萧瑟,吹动落叶,唱起了《阳关三叠》。这里,秋风被人格化了,它似乎也懂得别离的痛苦,也似乎能唱起离别时的悲歌。“唱彻”,是说《阳关三叠》声声响彻云霄,响彻九皋;“阳关”,即“阳关三叠”,是唐代著名的送别歌曲,因王维所作《渭城曲》中有“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句子而得名。

“秋光”一句写诗人触景生情。他看到秋光美好,但想到岁月流逝,年华易老,不由感慨系之。

“嗟此岁事促”,感叹时光易逝。“促”就是短促、匆忙的意思,说明诗人对光阴易逝的惋惜之情。

“愁吟思无聊”句,诗人进一步抒写自己内心的苦闷。他看到秋风萧瑟,草木凋零,不禁想起故乡长安,想到长安城中的亲友,想到他们此时是否也在伤春悲秋呢?想到这些,使他感到十分惆怅,以至“愁吟思无聊”。“无聊”,意思是无所事事,百无聊赖。这是说诗人内心感到空虚无聊,没有什么事情可做。

结尾两句,诗人以日落而西为结笔。日落西山,意味着一天结束了,夜幕降临。这时,诗人的心情更加郁闷,越发感到寂寞无聊。于是,他只好在山脚边的小路上,一边走,一边吟诵着那些令人伤感的诗句,以排遣心中的痛苦。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56)秋,在夔州作的。夔州,今四川奉节县。

首联两句写景,点明时间、地点及气候特征。清晨的霜露打在身上,使人感到寒冷;山谷中的树木失去了往日的青翠。

颔联两句写景抒情。秋风轻轻吹来,把树叶吹得摇摇摆摆,沙沙作响。仿佛听到了《阳关三叠》那凄凉的曲调。

颈联两句写诗人触景生情。他看到秋光美好,但想到岁月流逝,年华易老,不由感慨系之。

尾联两句抒情。叹惋时光易逝,愁吟思无聊,日没西山麓。

这首诗是诗人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在夔州作的。当时杜甫流寓夔州已三年了,他的诗中常常流露一种孤寂之感。

首联两句写景,点明时间、地点及气候特征。清晨的霜露打在身上,使人感到寒冷;山谷中的树木失去了往日的青翠。

颔联两句写景抒情。秋风轻轻吹来,把树叶吹得摇摇摆摆,沙沙作响。仿佛听到了《阳关三叠》那凄凉的曲调。

颈联两句写诗人触景生情。他看到秋光美好,但想到岁月流逝,年华易老,不由感慨系之。

尾联两句抒情。叹惋时光易逝,愁吟思无聊,日没西山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