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有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浣溪沙·风压轻云贴水飞》是北宋词人苏轼创作的一首描写春景和抒发情感的词。下面将逐句对本词进行翻译:
- 风压轻云贴水飞:
- 风压:形容风的力量大。
- 轻云:比喻轻盈飘动的云朵。
- 贴水飞:描述风轻轻地吹拂着,柳絮紧贴水面飞舞。
- 乍晴池馆燕争泥:
- 乍晴:刚过完雨天,天气晴朗。
- 池馆:通常指的是水池边或池塘边的建筑。
- 燕争泥:燕子趁着晴天,纷纷在池馆边衔泥筑巢。
- 沈郎多病不胜衣:
- 沈郎:这里指的是苏轼自己,因为他的名字中有“约”,所以用“沈约”来形容他的身体状况。
- 多病:身体虚弱,经常生病。
- 不胜衣:形容因疾病而体重减轻到连衣服都难以承受的程度。
- 沙上不闻鸿雁信:
- 沙上:沙滩上。
- 鸿雁信:指鸿雁传书。
- 不闻:没有听到。
- 鹧鸪啼:鹧鸪的叫声。
- 竹间时听鹧鸪啼:
- 竹间:竹林之间。
- 鹧鸪啼:鹧鸪鸟的叫声。
- 时听:时不时地听。
- 此情惟有落花知:
- 此情:指作者的情感或心境。
- 唯有:只有。
- 落花知:只有落花能明白作者的心意或心情。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如落花)的感慨,以及他内心深处无法被他人理解的孤独感。
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苏轼对春天的赞美以及对自身健康状况的感叹。通过对风、云、燕、泥、鸿雁、鹧鸪等自然元素的描绘,以及通过“沈郎”、“沙上”、“竹间”等场景的设置,诗人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整首词既有优美的自然景色,又有深刻的情感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