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李风流远,中朝族望幽。
宠荣三学士,试守六藩侯。
不见登时栋,还惊失夜舟。
平生喜名理,一致视浮休。

【注释】

翰林侍读学士尚书右丞李公挽辞三首:李公是唐代的名相,曾三次任翰林侍读学士、尚书左丞相。

西李:指西府。

中朝:指朝廷。

宠荣:指受到皇帝宠爱。

试守:暂时代理。

不见登时栋:意为没有见到他主持政务的时候,国家政治清明。

还惊失夜舟:意为突然听到噩耗,就像在黑暗中看到一叶孤舟在夜空中飘荡,令人惊骇。

平生:指一生。

名理:指治国理政的道理。

一致视浮休:意为一致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不贪恋虚妄之财。

【赏析】

这是一组悼亡诗,表达了诗人对李公的敬仰之情和对他的不幸遭遇的哀痛。

第一首的前两句“西李风流远,中朝族望幽”,以西府的李公为背景,赞颂了他的风采与声望。后两句“宠荣三学士,试守六藩侯”,则突出了李公受皇帝恩宠,曾担任过三学士(即宰相),并临时代理过六个地区的长官。

第二首的前两句“不见登时栋,还惊失夜舟”,描绘了李公生前政绩显赫,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致。后两句“平生喜名理,一致视浮休”,则是说李公一生崇尚道德,注重实际利益,而不是贪图虚荣。

第三首的前两句“西李风流远,中朝族望幽”,再次以西府的李公为背景,赞颂他的风采与声望。后两句“宠荣三学士,试守六藩侯”,则是说李公受皇帝恩宠,曾担任过三学士(即宰相),并临时代理过六个地区的长官。

这首诗的前三句都以西府的李公为背景,赞颂他的风采与声望。后两句则突出了李公受皇帝恩宠,曾担任过三学士(即宰相),并临时代理过六个地区的长官。全诗通过赞美李公的生平事迹,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敬仰之情和对他的不幸遭遇的哀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