蚤历平津馆,尝蒙鲍叔知。
笑言忘位貌,论议切箴规。
岂悟三秋别,遂成隔世期。
英风今已矣,遗恨满江湄。
【注释】:
- 平津馆:汉文帝在位期间,曾将丞相萧何、御史大夫周勃、太尉曹参等人召入朝中,分别授以平津馆的官职。
- 鲍叔知:指鲍叔牙(字子牙)。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他曾经对管仲说:“管仲,你是个天下奇才,我不如你。”后来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中原,鲍叔牙却隐居起来不做官,并常对人说:“管仲的才能比我强十倍。”
- 笑言忘位貌:意谓在谈论国事时,可以忘掉自己的职位和容貌。
- 论议切箴规:意谓讨论政事时,能提出正确的意见和规劝。
- 岂悟三秋别:意谓没有想到三年后就要分别了。
- 遂成隔世期:意谓就成为相隔三十年的时光了。
- 英风今已矣:意谓今天的风采已经没有了。
- 遗恨满江湄:意谓遗憾满怀,满眼泪水。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为观文殿大学士,刑部尚书刘公所写的挽词,诗中表达了对刘公的深深怀念之情。
首句“蚤历平津馆”中的“蚤”,意为“早”。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刘公早年就曾经在平津馆中任职。平津馆是汉代文帝时期设置的一个机构,主要负责管理朝廷的政务,刘公作为其中的一员,自然有很深的背景和实力。
第二句“尝蒙鲍叔知”,则是对刘公的赞赏之词。鲍叔牙是春秋时期的一位名臣,他的智慧和远见卓识在当时是非常有名的。这句诗的意思就是说,刘公曾经受到过鲍叔牙这样的智者的赏识和帮助。
第三句“笑言忘位貌”,则是对刘公的一种赞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刘公在谈论国事时,可以忘掉自己的职位和容貌。这体现了刘公深厚的爱国情怀和他高洁的人格魅力。
第四句“论议切箴规”,则是对刘公的一种评价。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刘公在讨论政事时,能够提出正确而深刻的意见和建议。这显示了刘公的高深学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第五句“岂悟三秋别”,则是对刘公的悼念之情。这里的“三秋”,是指三年的时间。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刘公离开我们已经三年了,我们无法想象没有刘公的日子会是怎样。
第六句“遂成隔世期”,则是一种无奈的感叹。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只能感慨时间的流逝,无法与刘公再相见。
最后一句“英风今已矣”,是对刘公的最后的评价。这里所说的“英风”,是指一种高尚的精神风貌。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现在刘公已经不在人世,那种崇高的精神风貌也已经消失了。
整首诗通过对刘公生平的回忆和赞扬,表达了诗人对刘公深深的敬爱和怀念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