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君四十五专城,新向鸿都得请行。
高阁和铅人暂去,秋郊驱弩吏趋迎。
兰陵郡邑今尤盛,阳羡溪山古有名。
赋政优游多乐事,东园应不负飞觥。

【注释】

①使君:指地方长官。四十五:沈学士年四十五。专城:指地方长官,有“一城之主”之称。②高阁和铅人:指沈学士刚到任,暂住于官署的高楼之上,和铅人为伴。③秋郊驱弩吏:指沈学士刚到任,秋日里驱赶着弩手的官吏前来欢迎。④兰陵郡邑:即兰陵县。兰陵,今山东苍山县西北。阳羡溪山:指阳羡(今江苏宜兴)的溪山风景。古来就以山水之美著称。⑤赋政优游:指沈学士治理政事,悠闲自得。多乐事:指有许多快乐的事可做。东园:指沈学士的私家花园。负飞觥:指沈学士饮酒,举杯向客人致谢。

【赏析】

此诗当作于诗人初入仕途之时(约公元803年)。当时沈学士才四十五岁,被派往毗陵(今江苏常州)担任太守。

首句写沈学士上任不久就被推举为“使君”,即地方长官,这是对他才能的肯定。第二句写他刚刚到任,暂时住在官署的楼上,和铅人在一处,这里既表明了他初任时的谦逊,也反映了他对新环境的陌生。第三句写他在郊外受到百姓的迎接。第四句写他在兰陵郡的政绩,说明他治理政务的能力,也表现了他对家乡的感情。第五句写他的治绩在历史上就有美名,第六句写他的治绩在民间也有好的评价。第七句写他在治理政务时,可以悠然自得,心情舒畅。最后两句写他治理政务之余,还能与宾客饮酒作乐,这更表现了他的雅量和风趣。全诗语言平易,叙事清楚,对沈学士的形象描写生动、传神。

这首诗从内容上看是对沈学士赴任的祝贺之作,但诗人并没有直接颂扬他,而是通过描绘他初到任的情景,间接地表达出对他的敬意和祝福。这种写法避免了过多的溢美之词,显得更加真实、质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