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黎民困贼庭,杞城睢社势相形。
四公百战期歼虏,数载重围不启扃。
当日捐躯全土境,至今遗貌载丹青。
行人安得侵松槚,樵采从来禁有刑。
【注释】
次中双庙:指睢阳、临淮两处。
感事,感慨时势。
杞城、睢社:均为商丘县治所,在今河南商丘。
四公:指唐朝将领李光弼、王思礼、郭子仪、马燧。
期歼虏:期冀消灭敌人。
重围:指安史之乱期间的战乱。
捐躯:献身。
遗貌载丹青:形容英烈的事迹为后人所传颂。
樵采从来禁有刑:樵夫砍柴和采集草木,向来都是合法的,但这里用来反衬诗人对战争的反感。
【赏析】
《和次中双庙感事》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前六句写唐王朝的衰亡,后两句写诗人的感想。全诗通过描写当时的政治局势,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首二句“天宝黎民困贼庭,杞城睢社势相形。”意思是说,天宝年间,百姓们生活在贼寇统治之下,而睢州(今安徽宿州)一带的形势则与中原相比更为严峻。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衰败、百姓困苦的感叹。
第三句“四公百战期歼虏,数载重围不启扃。”意思是说,四位名将英勇奋战,希望早日消灭敌寇;但是,经过数年的战乱,却依然未能解除敌人的威胁。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战乱时期的无力感。
第四句“当日捐躯全土境,至今遗貌载丹青。”意思是说,当年那些为了国家和人民献出生命的英雄,他们的事迹被后人传颂;而今天,虽然我们不再需要他们去战斗,但他们的事迹仍然被镌刻在历史的画卷上。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们的怀念之情。
第五句“行人安得侵松槚,樵采从来禁有刑。”意思是说,我们这些普通人,又怎么能像那些英雄们一样去冒险呢?而自古以来,砍柴采摘都是合法的,但在这里却被用来反衬诗人对战乱的不满情绪。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
这首诗通过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描述和对英雄们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和人民的苦难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