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郊篇什况咸池,夫子文章我所知。
岂特曹刘同品目,固将苏李是宗师。
语如转弹逢真赏,喻到鏖兵诧国棋。
所集若携归阙下,诸公应序盛山诗。
孟郊的诗篇和咸池一样,夫子的文章我都知道。
岂只曹刘同品目,固将苏李是宗师。
语言如转弹遇到真鉴赏者,喻到鏖兵诧异国棋。
如果集在一起拿回家,各位公卿应该为盛山作序。
孟郊篇什况咸池,夫子文章我所知。
岂特曹刘同品目,固将苏李是宗师。
语如转弹逢真赏,喻到鏖兵诧国棋。
所集若携归阙下,诸公应序盛山诗。
孟郊的诗篇和咸池一样,夫子的文章我都知道。
岂只曹刘同品目,固将苏李是宗师。
语言如转弹遇到真鉴赏者,喻到鏖兵诧异国棋。
如果集在一起拿回家,各位公卿应该为盛山作序。
诗句: 1. 暇日游逍遥台,睹南华塑像独置一榻旁。 译文:闲暇时去逍遥台游玩,看到南华先生的塑像是独自放在一张床上。 注释:逍遥台,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风景区。南华先生,即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说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这里描绘的是庄子的塑像,象征着他的思想。 2. 无侍卫前无香火对之歆然起怀古之思因抒长句一千四百字题于台上。 译文:没有侍卫和香火,我对着塑像非常敬仰
【译文】 圣人的遗书,议者扁其口,妙斲的质地良在懮。 空留糟粕,难道可以品味?即使有踩踏的痕迹,也投到井里去。 何时一发鸡瓮覆,因而更焚驹项辕。 天光内照宇自泰,人益不累中无闷。 云谁嗣响可晤语,至理竟亦归无言。 【注释】 1. 暇日:闲暇的时间。逍遥台:即今河南登封市嵩岳寺内的“太室阙”前之观景台,相传为夏禹所造。南华:指《庄子•逍遥游》。塑像:《庄子》一书,传说是战国时期庄周所著
陈和叔内翰得庄生观鱼图于濠梁出以相示且邀作诗以纪其事 注释:濠梁:水边。陈和叔内翰:陈师道字和叔。濠梁,即濠水之梁桥,在今河南省临漳县东南。庄周《庄子·秋水篇》有“庄周梦蝶”的故事,后用以比喻人生如梦,世事如幻。陈师道得到一幅庄子观鱼的图画,于是请他作一首诗来记叙这件事。 译文:陈和叔内翰得到庄子观鱼的图画并把它展示给我看,还邀请我写一首诗来记录这件事。 赏析:陈师道是宋代文学家
【注释】 1. 暇日:空闲的日子。逍遥台:古代帝王游乐的场所。南华塑像:指《庄子》中庄周的形象,庄周是道家代表人物,被塑造成一位悠闲自在的人物形象。独置一榻旁:独自坐在一张椅子上。无侍卫前无香火对之歆然起怀古之思因抒长句一千四百字题于台上:没有侍卫在旁边,也没有香火供拜,庄周的形象让人感到歆羡,于是抒发了一千多字的长诗。 2. 忆昔:回忆起过去的事情。初读南华篇:第一次阅读《南华经》。闳辨如川源
赏析 首句:“暇日游逍遥台,睹南华塑像独置一榻旁。” 注释:在闲暇的日子里,游览了逍遥台,看到了南方的华氏塑像独自放置在一个榻旁。 赏析:诗的开头描绘了诗人闲暇时光中的一次游历经历,逍遥台是一处著名的游览胜地,诗人在这里看到了南方的华氏塑像。这种场景的设置,既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也体现了他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性格。 二句:“无侍卫前无香火
这首诗是陈蒙城在南都绿蚁封初拆,西圃芳条换新碧时所作。以下是对各句的逐行释义和赏析: 1. 南都绿蚁封初拆,西圃芳条换新碧。 【注释】南都:指南京(今江苏省南京市)。绿蚁:指酒。封初拆:指打开封存的酒。西圃:指西园。芳条:指嫩枝。换新碧:指换上了新鲜的绿色。 【赏析】首句写酒开瓶的情景,暗示了春意盎然的氛围。次句描绘了西园中嫩枝的新色,与前一句相呼应。 2. 宾僚相遇惜馀春,樽俎留连因促席。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一篇咏史诗。全诗共八句,每句四字,共三十二个字。 让我们逐句解读这首诗: - 暇日游逍遥台睹南华塑像独置一榻旁无侍卫前无香火对之歆然起怀古之思因抒长句一千四百字题于台上 这句描述作者在闲暇之余游览逍遥台,并观赏了南华寺的塑像,他对此非常向往,因此产生了怀念古人的情感,并写下了一首长达1400字的长诗。 - 出入于机泯无际,始卒若环焉可扪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注】 韩绛:北宋宰相。庆历三年(1043)登第,任殿中丞、集贤校理;熙宁二年(1069)拜相;次年出为成都知府。“三”指韩绛三次担任地方长官。三人第:指三次任官。辅:辅佐。熙宁四辅中:指在熙宁年间四次入阁拜相。 【赏析】 赞颂了韩绛的功业。首句“三登庆历三人第”,说的是韩绛三次担任地方长官,三次任官。第二句“四入熙宁四辅中”,说的是韩绛四次入阁拜相。两句一气呵成,语势跌宕起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诗中表达了朱郎中在寿昌通判河中府时的心情和感慨,同时也赞美了郑人复君母的精神。 诗句: 1. 邶诗咏凯风,以成孝子志。(邶风) - 邶风:《诗经》的一部分,通常被理解为表达悲伤情感的诗歌。 - “咏咏凯风”:形容诗歌歌颂的是温和的春风。 - “以成孝子志”:通过诗歌表达了孝顺子女的决心。 2. 郑人复君母,传称能锡类。(郑人) - 郑人:指郑国的人
让我们来看第一句:“岩居得幽胜,俗累无忧伤。” “岩居”指的是居住在高山之中的住所。这里的“幽胜”表示这种居住环境非常安静、幽静,而且有独特的优势。而“俗累无忧伤”则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俗纷扰的超然,以及在这种环境中生活所带来的轻松和快乐。 第二句:“占彼凤山腋,建兹法云堂。” “占彼凤山腋”中的“占”字意味着占据或占有,“凤山腋”指的是凤凰山的旁边或山峡之中
注释: 方公:指方回,即文天祥。通直:官职名,宋元时翰林院官的统称。见示:看见你给我的信。小子:我。京和:文天祥字履善,故称。 译文: 长久以来在闲僻之地向沧池,突然看到贵宾高兴可知。 因为热感到烦恼正想找到好荫凉,因病卧床痛苦中遇到良师。 想要尽情地享乐时须饮酒,要得到快乐只有下棋这方法。 两种都使我欣喜能陪主人,解颐仍得鼎来诗。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收到方回寄来的与自己同题的《四首答棋诗》
方公说通直见示与小子京和答棋诗四篇,因次本韵,继蒙宠惠前后凡十五篇,牵强奉答。 衰病常求饮上池,药投坚痞苦难知。 闲挥绿绮歌三乐,静玩韦编诵九师。 纵有文章忧瓿酱,剧无机智懒行棋。 爱君高唱多才思,撩摘羁怀入小诗。 注释: 1. 衰病常求饮上池:我因为年老体衰而生病了,常常想喝上一杯清酒来驱寒解闷。 2. 药投坚痞苦难知:服药之后,身体仍然感到十分不舒服,难以忍受。 3. 闲挥绿绮歌三乐
【注】方公:方干,晚唐诗人。通直:官名。与小子:对对方的谦称。京:即韩愈,唐代文学家。和答:回应。 思涌如倾潮汐池,才高早契圣明知。 【赏析】首二句以“思涌如倾”形容自己的心情,以“才高”自许,又道自己早有自知之明,这两句写自己谦虚的胸怀。 省中一语开天意,江表三年得吏师。 【赏析】“省中一语”,指皇帝的诏书。这里说皇帝的诏书一发出,我就明白了皇上的意图
这首诗是作者在《和前三篇》中的一部分,共四句,每句都是一句独立的诗句,与译文一一对应。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山公偏爱习家池,每出游时醉不知。 注释:山公,即山简,是西晋时期的一位著名人物,他特别喜欢习家池这个地方。每当他出去游玩,总是喝得酩酊大醉,不知道时间已经过去了。 2. 既见国侨如旧识,何须阮籍乃吾师。 注释:国侨,即王徽之,是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
这首诗是作者对前三位诗人的怀念之作。前三首诗分别是《和王侍中边庭四首》《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宫道中作三十韵》《奉和圣制过天山五首》。 “百雉金城十仞池,天声遐憺远戎知”:百雉金城,形容城墙高大雄伟,像百只鸟飞上天空;十仞池,形容池水深不可测,像十仞高的城墙一样坚固。这两句是对长安城的赞美。 “剖符但报三年政,推毂无劳六月师”:剖符只是表示你为皇帝立下功劳,三年之后就可以退休了
莫叹潜鳞久在池,已喧才誉满朝知。 雄辞自可吞云梦,博识应能对仲师。 荣辱早谙真采选,竞谦不校古儒棋。 使还即见金门召,况有中和乐职诗。 注释: 1. 莫叹潜鳞久在池:不要叹惜自己像深水里的鱼一样默默无闻。 2. 已喧才誉满朝知:已经声名远扬,受到朝廷的赏识。 3. 雄辞自可吞云梦:雄辩的言辞足够让那些高谈阔论的人望尘莫及。 4. 博识应能对仲师:渊博的知识足以与古代的大儒相媲美。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