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后五旬逢岁朔,腊前三白遍民田。
朝来淑气先时至,又见春秋大有年。
【注释】
太皇太后閤春帖子六首:指太皇太后所赐给皇帝的春联。阁,收藏或存放东西的地方;春帖子,即春联;六首,六副春联。
冬后:指冬至之后,即立春之前。
五旬:十天为一旬,这里指一个半月。
岁朔:指农历正月初一。
腊前三白遍民田:指农历腊月初三时,白雪覆盖了田野。
又见:再次出现。春秋大有年:意思是大好年景,国泰民安。
【赏析】
这首诗是唐穆宗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冬十月作。当时唐穆宗即位不久,就对宦官和外戚大肆杀戮,朝政日益腐败。这首诗就是作者在太皇太后的春帖子上写的。诗人以“岁寒”比喻国家的盛衰,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冬后五旬逢岁朔”,冬至过后半个月,就是正月初一日,这是一年的开始,所以叫岁寒。岁寒,指岁月已深。“腊前三白遍民田”写腊月里雪花飘飞,大地一片洁白。“岁寒”与“冬后”照应,都是说岁末时节。而此时,大雪已封盖了田野,农民忙于铲除雪层,准备春耕。
诗的前四句写岁寒的景象。后两句则从岁寒过渡到春天,并进一步描写春来之早和农事繁忙的情景。此诗前半部分写岁寒之景,后半部分写岁寒之后的农事活动,由景及情,由远及近,层次分明,意境优美。
全诗结构严谨,层次井然。开头两句总写岁寒景象,为后面具体描述铺平道路。三四句具体写岁寒之后的春意,最后一句再归结到岁寒上来。这种写法使诗的层次更加清楚,更便于读者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