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马款禅扉,松风冷拂衣。
红尘不到处,青嶂此忘归。
鸟望生台下,云侵讲座飞。
楞伽味真趣,转觉俗缘稀。

【注释】

胶山寺:在今山东省莱芜县境内。禅扉:僧房的门户。楞伽:佛教典籍名,为《楞伽经》之略称。真趣:佛教语,指佛理的真谛。俗缘:尘世的烦恼与牵累。

【赏析】

此诗是诗人游览胶山寺后的即兴之作。首联写诗人驱马进入胶山寺的情景;颔联写诗人游寺时感受到的清幽境界;颈联写诗人游寺时看到的景象,并由此引发出对佛法真谛的感悟;末联写诗人在寺院里所悟到的道理。

“驱马款禅扉”,开门见山地点明出游的目的,是“款禅扉”,即拜佛参禅;“松风冷拂衣。”写诗人进入寺庙后,立刻被清凉宜人的松风迎面拂来,使人顿觉清爽舒适。这两句诗紧扣题意,先点明出游目的和环境气氛,使读者能清楚地了解到诗人的心境,同时也暗示了下文对胶山寺景色的感受及体会。

“红尘不到处,青嶂此忘归。”诗人在领略了胶山寺的幽静美景之后,便情不自禁地产生了一种超尘脱俗的感觉,他感到这里远离了纷扰的世俗红尘,自己仿佛也忘却了归途,从而产生了流连忘返之情。“红尘”指人世间的纷繁世事,“青嶂”则是指青山峻岭。这两个词语都是用来描绘环境的,但在这里,它们都成了诗人感情的载体。通过这两个词语,读者可以清楚地了解诗人此刻的心情:他对世俗的纷争已无兴趣,只想在这青山秀水之间寻找自己的归宿。

“鸟望生台下,云侵讲座飞。”这两句诗描写了诗人在参观胶山寺时所看到的情景。“生台”是指山顶的平地,“讲座”则是指寺院内的讲堂。“鸟望生台”说明诗人站在山上远望山下的生台,而“云侵讲座飞”则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云雾缭绕、飞腾而起的情景,给人一种虚无缥缈之感。

“楞伽味真趣,转觉俗缘稀。”诗人在参观完胶山寺之后,终于领悟到了佛法的真谛。他认为,只有脱离世俗的纷扰,才能真正体会到佛法的妙处。而那些追求名利的人,往往被世俗的烦恼所困扰,难以得到真正的解脱。因此,他感到自己的俗念已经减少了许多。

这首诗通过诗人游览胶山寺的经历以及他对此经历的感受和思考,表达了他对于佛法真谛的理解以及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同时,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