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朝以来,凡谥者多褒其善而已,未有贬其恶者,惟钱文僖惟演初请谥,博士张环议以为惟演尝坐党附外戚及妄议祔庙,为宪司所纠左降偏郡,位兼将相而贪慕权要,因合「敏而好学」、「贪以败官」二法,谥曰「文墨。」其子暧诉于朝,礼官议以为惟演自左降后能率职自新,应「追悔前过」之法,宜谥曰:「思。」其后暧等复诉不已,竟改「文僖」。陈执中丞相初请谥,韩持国黄门时为博士,合「宠禄光大」、「不勤成名」二法,谥之曰「荣灵」。张文定公疏论其非,因诏太常再议,众礼官议应「不懈于位」之法,曰「恭」,考功杨南仲请谥曰「恭襄」,何剡密直请谥为「厉」,屯田员外郎黄师旦乞谥为「荣」,尚书省众议从「恭」,诏从众议。
凡侍从官以上乞致仕者,虽优进官资而不许带职。熙宁中始许致仕者仍带旧职,于是王懿敏公素首以端明殿学士致仕。未几,欧阳文忠公又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会韩魏公寄诗贺之,公和篇曰:「报国勤劳已蔑闻,终身荣遇最无伦。老为南亩一夫去,犹是东宫二品臣。侍从籍通清切禁,啸歌行作太平民。欲知贪旧君恩厚,二者难兼始两人。」盖谓是也。官制行,职事官致仕仍许带职事官,著为令。
诗句:却扫编卷中
译文:国朝以来,凡政事有大更革必集百官议之不然犹使各条具利害所以尽人谋而通下情也熙宁初议贡举北郊犹如此后厌其多异同不复却扫编卷中涵盖原著全文和白话文版本,有详细的释义、注解与注释,助你理解深意。
赏析:此首诗反映了宋朝时期的政治决策过程,强调了集体智慧的重要性以及政治改革的必要性。诗中提到的“国朝以来”,指北宋时期。在宋代,政治改革是常态,但每一次重大改革都会引发争议和讨论。诗人徐度通过描述熙宁时期的一次重要改革——贡举北郊的改革,展现了当时的政治风气和改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