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制:礼部郎官掌百官笺表,故谓之「南宫舍人」。国朝常择馆阁中能文者同判礼部,便掌笺表,有印曰「礼部名表之印」。王文恭珪初以馆职为之,其后就转知制诰,又就迁学士,仍领,辞不受曰:「御史中丞岁时率百官上表,而反令学士、舍人掌诏诰之臣主为缮辞定草,既轻重不伦,亦事体未便。今失之尚近,可以改正,欲乞捡会旧例,以礼部名表印择馆职中有文者付之,则名分不爽矣。」议者是之。及官制行,遂复唐之旧云。

李才元大临仕仁宗朝为馆职,家贫甚,童仆不具,多躬执贱役。一日,自秣马。会例赐御书,使者及门适见之,嗟歎而去。归以白上,上大惊异,他日以语宰相,遂命知广安军。刘原甫为赋诗美其事。熙宁中为知制诰,坐封还李定除御史词头,与宋次道、苏子容俱得罪,于是名益重。云:「待诏先生穷巷居,箪瓢屡空方晏如。自探井臼秣羸马,却整衣冠迎赐书。王人驻车久歎息,天子闻之动颜色。饱死曾不及侏儒,牧民会肯输筋力。诏书朝出蓬莱宫,绣衣还乡由上衷。君今已作二千石,亦复将为第五公。」右原甫赠才元诗也。

”`

却扫编·卷中

唐制:礼部郎官掌百官笺表,故谓之「南宫舍人」。

国朝常择馆阁中能文者同判礼部,便掌笺表,有印曰「礼部名表之印」。王文恭珪初以馆职为之,其后就转知制诰,又就迁学士,仍领,辞不受曰:「御史中丞岁时率百官上表,而反令学士、舍人掌诏诰之臣主为缮辞定草,既轻重不伦,亦事体未便。今失之尚近,可以改正,欲乞捡会旧例,以礼部名表印择馆职中有文者付之,则名分不爽矣。」议者是之。及官制行,遂复唐之旧云。

李才元大临仕仁宗朝为馆职,家贫甚,童仆不具,多躬执贱役。一日,自秣马。会例赐御书,使者及门适见之,嗟歎而去。归以白上,上大惊异,他日以语宰相,遂命知广安军。刘原甫为赋诗美其事。熙宁中为知制诰,坐封还李定除御史词头,与宋次道、苏子容俱得罪,于是名益重。云:「待诏先生穷巷居,箪瓢屡空方晏如。自探井臼秣羸马,却整衣冠迎赐书。王人驻车久叹息,天子闻之动颜色。饱死曾不及侏儒,牧民会肯输筋力。诏书朝出蓬莱宫,绣衣还乡由上衷。君今已作二千石,亦复将为第五公。」「右原甫赠才元诗也。」

赏析:

这首《却扫编·卷中》,是宋代徐度所作,记录了宋朝时期的一个政治事件。这个事件的核心在于,当朝廷要进行重大的政治改革时,必须要召集百官一起讨论和决定。如果只是少数人在背后议论,那么这种改革的决策就会失去广泛的民意基础。因此,徐度在他的书中提出了一个建议:如果皇帝想实行重大的政治改革,就必须先召集百官一起讨论和决定,然后再实施。

这个建议并没有被采纳。后来,由于担心过多的差异意见会影响到政府的决策效率,所以不再鼓励百官共同讨论。徐度的这个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朝时期的政治现实。

作者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当时政治状况的感慨和批评。他认为,只有通过广泛地征求公众的意见,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这种思想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