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系虚舟取性颠,浮河泛海不知年。乘风安用青帆引,逆浪何须锦缆牵。
云荐枕,月铺毡,无朝无夜任横眠。太虚空里知谁管,有个明官唤做天。
《鹧鸪天·不系虚舟取性颠》是宋代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下面是对该词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不系虚舟取性颠 - 这句的意思是,不要因为追求名利而让自己迷失本性,如同一只无锚之船(虚舟)漂浮不定。”取性颠”指的是追求名利而使自己的本性颠倒。
浮河泛海不知年 - 这表示无论身处何地,都能随意自在,不受时间的限制。这里的“浮河”和“泛海”分别象征着旅行或探索的过程,而“不知年”则表达了这种自由状态的永恒不变。
乘风安用青帆引,逆浪何须锦缆牵 - 这句话意味着在顺风时不必借助帆的助力,而在逆流时也用不着绳索的牵引。它表达了一种随遇而安、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强调了个体自主性和自然规律的重要性。
云荐枕,月铺毡 - 这里描绘了一幅夜晚宁静的景象:云雾缭绕像枕头一样覆盖着屋顶,皎洁的月光铺洒如毡毯一般平缓。这两句通过对比自然景观来传达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无朝无夜任横眠 - 不管白天黑夜,都可以自由自在地休息或睡觉。这里的“任横眠”表达了一种随心所欲的生活方式,不受外界干扰。
太虚空里知谁管 - 这一句表达了对世界万物的淡然处之,认为世间万物都是自然而然的存在,没有人能掌控一切。
有个明官唤做天 - 最后这一句是对前面诗意的总结,指出虽然世间有许多纷扰和纷争,但最终归根到底是由那些明察秋毫、明智的官员来管理,他们被尊称为“天”。这里的“天”既是对那些智慧统治者的称呼,也是对自然法则和秩序的一种赞美。
赏析:这首词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观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辛弃疾在南宋时期面对朝廷腐败和社会动荡,常常抒发自己对理想的执着和对现实的不满。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述,表达了一种淡泊明志、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暗含着对政治清明的期望。整体上,词作流露出一种旷达洒脱的风格,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