檐角楠阴转日,楼前荔子吹花。鹧鸪声里霜天晚,叠鼓已催衙。
乡梦时来枕上,京书不到天涯。邦人讼少文移省,闲院自煎茶。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本题要求考生对诗句进行逐句的注释,并分析其作用。然后结合全诗内容进行分析。
从结构上看,此诗首联“檐角楠阴转日”,写诗人在庭院中看到檐角上楠木的阴影已经转到太阳的位置了,这两句是写时间的推移;接着,“楼前荔子吹花”,诗人看到楼前的荔枝树上,果实被风吹落,飘洒下来像花朵一样美丽。这是写空间的转移。颔联“鹧鸪声里霜天晚,叠鼓已催衙。”鹧鸪声中,霜天将晚,城楼上敲着更鼓催促人们早些回家。这是写声音的变化。颈联“乡梦时来枕上,京书不到天涯。”梦中常常思念家乡,可是家书却迟迟不能寄到,这两句是写思念之情。尾联“邦人讼少文移省,闲院自煎茶。”地方官的纠纷案件很少,人们不用公文去告状,所以闲庭信步自己煎茶。这是写社会安定无事。
从内容上来看,此诗写的是一个清闲的官员的生活。首联写景,颔联写情,颈联写意,尾联写事。
从表现手法上看,此诗运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写景、写情、叙事,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
【答案】
(1)乌夜啼(八之二),即《乌夜啼》,唐代张祜所作的一首词,为宫体诗代表作之一,也是唐代七绝的名篇之一。这首词写一位思妇独坐愁城、孤灯未灭、长夜难眠的情景,抒发了思妇对丈夫的思念与哀怨之情。
(2)译文:
庭院里,屋檐下的楠木树荫转过了正午,我登上高楼远眺,楼前的荔枝树枝繁叶茂,果实累累。鹧鸪叫声中,霜天渐渐晚了下来,城楼上敲起了报时的钟声,催促着人们早早回家。我梦见家乡的景象,梦里常常想起家乡,然而家乡来信却迟迟不能寄到远方。地方官的纠纷案件很少,人们不用公文去告状。闲庭信步,自己煎茶品茗。
赏析:
这首诗写一个清闲的官员的生活。首联写景,颔联写情,颈联写意,尾联写事。全诗没有直接抒情,而是通过写景、写情、叙事,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