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自凤凰城破后,擘钗破镜分飞。天涯海角信音稀。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

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璀璨明珠,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与深刻的人生感悟。朱敦儒的《临江仙·直自凤凰城破后》便是这样一首蕴含深情、反映时代沧桑的经典之作。下面将结合原文,对这首诗词进行赏析:

  1. 情感表达
  • 诗中流露出作者对战争带来的破坏和亲人离散的悲痛。
  • 通过“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等句,表达了对故土和亲人的深深思念。
  • “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反映了诗人对团圆和重逢的渴望。
  1. 艺术风格
  • 词风婉转,通过对自然景观(如月、星)与人的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波动。
  • 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拟人化、象征等,使得诗歌的艺术表现力更强。
  1. 文化背景
  • 诗作反映了南宋时期社会动荡、国破家亡的现实,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兴衰的关注和忧虑。
  • 通过对凤凰城的提及,暗示了北宋都城汴京的陷落,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1. 哲理思考
  • 诗中提到“月解重圆星解聚”,反映了自然规律对人的情感的影响,同时也寓意着世事无常。
  • 通过对比“天涯海角信音稀”和“年年看塞雁”,表达了人世间的离散与重逢的主题。
  1. 结构布局
  • 诗歌采用了传统的七言绝句形式,结构紧凑,层次分明,便于读者快速把握主旨。
  • 开头两句点题,直接进入主题;中间部分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深化主题;结尾则回归本题,强化情感的深度和广度。

这首词不仅仅是一次对个人悲欢离合的抒写,更是一曲关于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历史挽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朱敦儒展现了一个时代的风貌,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