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万山雪崔嵬,欲流不流水洄洄。
蛰熊出穴戍草短,客行心急梦归来。
南园桑柘未生叶,南溪渡头不可涉,
朝种木兰拔为楫。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塞下曲六首·其二》。下面是诗句和译文:
雪度
千山万山雪崔嵬,欲流不流水洄洄。
蛰熊出穴戍草短,客行心急梦归来。
南园桑柘未生叶,南溪渡头不可涉,
朝种木兰拔为楫。
译文:
大雪覆盖了千山万岭,山峰白雪皑皑,如同一座座银白色的塔楼。江水在雪中缓缓流淌,但并不想流走,而是绕着山谷打了一个回旋。冬眠的熊从洞穴中出来,守护边塞的草木因为严寒而变得稀疏。行走在旅途中的人心里焦急,希望早日回到故乡。南边的果园里桑树还没有结出叶子,南溪的渡口也不允许人渡过去。清晨,我种下木兰花,将它作为船桨使用。
注释:
- 雪度:即“雪度千山”,形容大雪覆盖了整个山区。
- 崔嵬:高大的样子,形容山峰高耸入云。
- 欲流不流:水流受阻,无法顺畅流动。
- 洄洄:形容江水绕过山峰后再次折回。
- 蛰熊:冬眠中的熊。
- 戍草:驻守边疆的士兵留下的草丛。
- 心急:心里急切,形容旅途上的焦虑。
- 南园:指的是南方的果园,桑树生长的地方。
- 桑柘:指两种常见的果树,通常用来指代农田。
- 不可涉:无法渡过。
- 朝种木兰:早上种下了木兰花,木兰花可以用来做船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地区的壮丽景色和士兵们艰苦的生活状态。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士兵的生活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大雪覆盖的千山万岭、江水的绕流以及士兵们的艰辛生活都体现了边塞地区的艰苦环境。同时,诗中的“客行心急”和“种木兰为楫”等描写也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语言展示了边塞地区的独特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