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色寒清入四檐。
梧桐冷碧到疏帘。
小花未了烛花偏。
瑶瓮孛堆春这里,锦屏屈曲梦谁边。
熏笼香暖索衣添。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前提下,根据各个局部诗句的含义来分析整个诗句的含义。

“晚色寒清入四檐”,傍晚时分,天寒地冻,凉气袭人。“四檐”,指屋檐。

“梧桐冷碧到疏帘”,“梧桐”是院中栽植的梧桐树,“冷碧”是形容梧桐叶的颜色,“到”是进入之意;“疏帘”是稀疏的窗帘。

“小花未了烛花偏”,蜡烛燃烧时,蜡泪滴落成珠,形如小花,“未了”即未燃尽,指蜡烛已经烧得只剩下半截了,“偏”指偏斜、倾斜之意。

“瑶瓮孛堆春这里”,“孛堆”是堆积的意思。“瑶瓮”是美玉制成的酒坛;“春”指春天。“这”指代前面的内容。

“锦屏屈曲梦谁边”,锦屏风曲折蜿蜒,让人联想到梦中的情景。“谁边”指梦中的情景在何处。

“熏笼香暖索衣添”,熏笼散发出浓郁的香气,使人感到温暖和舒适,因此要添衣保暖。“索”是索求、索取之意。

【答案】

译文:

夜渐深,庭院中的梧桐树叶渐渐变黄,一片片飘落下来,洒满地面。蜡烛燃烧已近尾声,只剩下一半还冒着青烟。院子里的窗户用薄纱做成,透过窗户可见外面的月光。院中还有一坛装在玉瓶里的酒,散发着诱人的香气。院中那面绣着花纹的屏风弯曲盘旋,令人想起梦中的情景。院中还有一具熏笼,它散发的香气使得屋内温暖宜人,于是有人起身去添衣服。

赏析:

这首词写于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八月十八日夜至十九日,为作者被贬郴州途中所作。词中描写了一幅凄清幽雅的夜晚图景,并借景抒怀。词风清丽婉约,情致幽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