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阴湿雾霜无汁。
江气逼、树声滴。
荒林只见夕阳入,谁唤晚烟集。
渔翁犹把钓竿执。
蓑共笠、时时葺。
风刚浪猛早收拾,天外暮云黑。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他的作品以描写自然景物和表达自己的情感见长。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以及注释和赏析:
滴滴金 晚眺
阴阴湿雾霜无汁。
江气逼、树声滴。
荒林只见夕阳入,谁唤晚烟集。
渔翁犹把钓竿执。
蓑共笠、时时葺。
风刚浪猛早收拾,天外暮云黑。
注释
- 滴滴金:形容雨点打在物体上发出清脆的声音,这里指雨打在树叶上的声音。
- 阴阴湿雾霜无汁:阴沉的天空中弥漫着湿润的雾气,雾气像霜一样冷清,没有水滴。
- 江气逼、树声滴:江水的气息逼近,树林里传来树木被雨水打落的声音。
- 荒林只见夕阳入,谁唤晚烟集:在荒凉的树林中,只能看到夕阳西下的景象,没有人召唤着傍晚的烟雾聚集。
- 渔翁犹把钓竿执:老渔夫仍然拿着鱼竿,准备去钓鱼。
- 蓑共笠、时时葺:蓑衣和斗笠是渔夫的基本装备,需要随时修补。
- 风刚浪猛早收拾,天外暮云黑:风力强劲,海浪汹涌,需要早早地收拾东西,因为天空中已经布满了暮色中的黑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受。诗中的“滴滴金”形象地描绘了雨点落在树叶上发出的清脆声音,让人仿佛听到了雨滴落在大地上的美妙乐章。而“阴阴湿雾霜无汁”则通过描述雾气和霜的冷清,传达出一种凄凉、寂寞的氛围。
诗中的“江气逼、树声滴”表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江水的气息与树林里的声响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和谐的自然景象。然而,随着夕阳的落下,“谁唤晚烟集?”表达了作者对于日落后景色的感慨,以及对即将到来的夜晚的期待。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渔翁的形象描绘,传达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以及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渔翁尽管面对狂风巨浪,但依然坚持不懈地进行捕鱼活动,体现了勤劳和坚韧的精神。而“风刚浪猛早收拾,天外暮云黑”则是对自然环境变化的描述,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和生命的坚韧。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