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事化工情愈重,偏教此卉大妖妍。
王孙欲种无馀地,颜巷安贫欠买钱。
晓槛竞开香世界,夜阑谁结醉因缘。
须知村落桑耘处,田叟饥耕妇不眠。
【注释】仪真:今江苏扬州市。何事:为什么?化工:造化,自然之力。偏:特意。此卉(huì):这种植物。王孙:贵族子弟、贵公子。颜巷:晋代人张翰因见秋风起而想到家乡的鲈鱼脍味而弃官归故里。无馀地:没有多余的地方。颜巷安贫:张翰在洛阳做官时,因思念家乡而辞官回乡种田。欠买钱:指买不起鲈鱼。晓槛:清晨的栏杆。竞开香世界:争先恐后地开放着香气。夜阑:夜深。谁结醉因缘:是谁为醉酒而结缘(结拜兄弟)。桑耘处:种桑的地方,指农民劳动的地方。
【赏析】《牡丹》一诗写于仪真太守召他观赏牡丹的时候。诗中通过描写牡丹的美丽和高贵,表现了诗人对富贵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然而牡丹毕竟是花中之王,非一般人所能拥有,诗人只能远观而不能近玩,心中无限感慨。诗中还借牡丹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理想,表达了自己不愿屈从权势、追求自由的精神。这首诗语言流畅优美,富有音乐美和画面感,是一首优秀的七绝。
首联“何事化工情愈重,偏教此卉大妖妍。”意思是说,为什么大自然造物主的感情越来越重了,偏偏让这种植物长得如此娇艳美丽呢?这是诗人对牡丹的赞美。诗人以夸张手法描绘了牡丹的妖娆美丽,使读者仿佛看到了盛开的牡丹花,感受到了它的芬芳与魅力,从而引发了人们对自然美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颔联“王孙欲种无馀地,颜巷安贫欠买钱。”意思是说,王孙公子想要种上一片牡丹花,却发现自己已经没有多余的地方可以种植了;而张翰在洛阳做官时,因为思念家乡的鲈鱼脍味而辞官回乡种田,却因为买不起鲈鱼而无法实现这个愿望。这里诗人以王孙公子和张翰两个历史典故来衬托牡丹的珍贵和美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富贵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颈联“晓槛竞开香世界,夜阑谁结醉因缘。”意思是说,清晨的栏杆边争相开放的牡丹花散发着迷人的香气,到了夜晚,又有谁能够找到一种醉意相投的缘分呢?这两句诗进一步丰富了牡丹的象征意义,将牡丹的美貌与人们的情感联系起来,使得整首诗更加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美好时光的怀念和珍惜。
尾联“须知村落桑耘处,田叟饥耕妇不眠。”意思是说,要知道那些生活在农村的农民为了生计而辛勤劳作的地方啊!他们的妻子和孩子都在田间地里耕作,而丈夫们则在夜晚时分回家帮助照顾家庭,他们的辛苦程度可想而知。这句诗通过对农民生活的描绘,进一步衬托了牡丹的美丽及其带来的奢华生活所带来的空虚与无奈之感。同时,它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勤劳人民的敬意和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牡丹的描绘和对王孙公子、张翰等历史典故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然而,诗人也深知富贵生活并非长久之计,因此他在结尾处发出了“须知村落桑耘处”的感慨,暗示了他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以及对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