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山叠叠水泠泠。
南北短长亭。
客路如天杳杳,归心能地宁宁。
春光荏苒花期,冷落酒伴飘零。
鬓影黄边半白,烧痕黑处重青。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语言的能力。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的内容,然后根据诗的内容进行鉴赏。解答此题要注意结合诗句分析。
(1)首句“乱山叠叠水泠泠”写景,写出了山水的景色特征;次句“南北短长亭”点出地点是南北的边关或驿舍;第三句“客路如天杳杳”,描写旅途艰难;第四句“归心能地宁宁”,写归家的愿望,表达思归之情。
(2)颔联“春光荏苒花期”写春天的景色,表现了对家乡的思念;“冷落酒伴飘零”,写诗人与友人分别后,饮酒赋诗,借酒消愁,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
(3)颈联“鬓影黄边半白,烧痕黑处重青”写自己年老体衰,头发已经花白,脸上有岁月痕迹,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尾联“烧痕黑处重青”用火烧过的黑色痕迹变绿了,形象描绘了岁月的痕迹,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答案】
译文:乱山叠叠,溪水泠泠。南北的亭子,道路遥遥。归途漫漫,心情烦闷。春光荏苒,花期将近,我独自在驿站上饮酒解愁。鬓发已斑,岁月无情,我感叹着时光匆匆。
注释:“朝中措”“朝中”指朝廷中,这里泛指官场中。“乱山叠叠水泠泠”,乱山、水泠泠:都是形容山高水清,风景秀美。这两句写山色清幽,流水潺潺。“南北短长亭”,南北:方位词,表示方向。短长亭:边塞上的亭台。“客路如天杳杳”,客路:行客的道路。“如天”:形容遥远。杳:远貌。“归心能地宁宁”,归心:想回家的心情。宁宁:安闲舒适的样子。“春光荏苒花期”,春天:季节名,春季。荏苒:时间过得很快貌。花期:花开时节。“冷落酒伴飘零”,“酒伴”:朋友。“飘零”:漂泊不定貌。“鬓影黄边半白”,鬓边:指发际。“黄边”:黄色的边缘。半白:指头发的一半白了。“烧痕黑处重青”,烧痕:烧焦的痕迹。“重青”,又生青色。“黑处”:黑色的部分。“重青”:指颜色变深。“赏析”:全诗写于元丰三年(1084),当时作者任徐州知州兼御史知杂事,任内曾因得罪王安石而罢职,因此这首诗也带有感伤色彩。首联起笔就写山水景色,写景中透出了作者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为下片抒情蓄势。颔联承首联而来,写自己身在异地,怀念亲人朋友,更添孤独之感。颈联写自己年华易逝、容颜衰老,更显孤独寂寞。尾联以烧痕变色比喻岁月沧桑,抒发了时光易逝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