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临何处自销忧。
直北看扬州。
朱雀桥边晚市,石头城下新秋。
昔人何在,悲凉故国,寂寞潮头。
个是一场春梦,长江不住东流。

诗句释义:

  1. “登临何处自销忧” - 表达了诗人在高处(如楼、亭等)远眺,以寻求心灵的慰藉和忘却烦恼。这里的“销忧”指的是消解忧愁,消除烦闷。
  2. “直北看扬州” - 指诗人站在高处,目光投向北方,那里是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扬州古称广陵、江都,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著名的旅游城市。
  3. “朱雀桥边晚市” - 朱雀桥是扬州的一座著名桥梁,位于隋炀帝大业年间(公元605年-618年)所建。这里描绘的是傍晚时分的市场景象。
  4. “石头城下新秋” - 石头城是古代扬州的重要防御工事,位于今天江苏省镇江市西北的扬子江北岸。秋季到来之际,这里的景色也显得格外美丽。
  5. “昔人何在,悲凉故国,寂寞潮头” - 诗人在这里感叹过去的人物已经不在,留下的只有悲凉和寂寞。这里的“故国”指的是过去的国土,“潮头”则指潮水上涨的波涛。
  6. “个是一场春梦,长江不住东流” - 这是诗人的感慨之词,他似乎觉得眼前的一切都像是一场春梦,而长江却永不停息地向东流淌。这里的“长江”指的是中国的长河,“不住东流”表达了一种永恒的流转感。

译文:

站在高处眺望,我在哪里可以消解我的忧愁?
直接向北望去,可以看到扬州。
朱雀桥边的傍晚市场,石头城下的初秋。
那些古人在哪里?他们已化作了悲凉的往事。
只剩下孤独的潮水拍打着岸边。
这不过是一场春梦,长江永远向东流淌。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登高所见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历史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诗人站在高处,目光所及之处是繁华的扬州和宁静的石头城,但内心的忧伤并未因此消散。他看到的是曾经繁华的古都如今只剩遗迹,感受到的是历史的变迁带来的哀愁。诗人用“直北看扬州”、“朱雀桥边晚市”、“石头城下新秋”这些意象,展现了他对往昔辉煌的回忆,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和感慨。最后一句“长江不住东流”,更是以长江的永恒流向比喻人生的无常和历史的发展,透露出诗人深沉的哲理思考。整首诗情感真挚而深沉,充满了对历史的追忆和个人情感的抒发,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