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知健否,又过了、一番秋。
记十载心期,苍苔茅屋,杜若芳洲。
天遥梦飞不到,但滔滔、岁月水东流。
南浦春波旧别,西山暮雨新愁。
吴钩。
光透黑貂裘。
客思晚悠悠。
更何处相逢,残更听雁,落日呼鸥。
沧江白云无数,约他年、携手上扁舟。
鸦阵不知人意,黄昏飞向城头。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注意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根据要求对诗歌进行逐句解读,最后分析诗句所运用的表现手法。解答时,要结合全诗内容理解诗意,把握思想情感;同时,还要关注标题和注解,它们往往能点明诗歌的主要内容或表达的情感。

“故人知健否,又过了、一番秋。”意思是:老朋友知道你健康与否?时光又过去了一年。这是词人自问自答,以反诘语气表达对朋友的问候。

“记十载心期,苍苔茅屋,杜若芳洲。”意思是:回忆十年前与你约定,在茅屋下、杜若洲边共叙友情,如今物是人非,只能借景生情。“苍苔”指草色深绿而未开花的草,这里指茅草,暗寓自己思念之情。“杜若”是一种香草,传说中一种有香味的水仙花。“芳洲”指水边的草地,泛指水畔平阔之地。“十年心期”,指的是十年前与朋友约定的事情。“苍苔”“茅屋”“杜若洲”,都写得很具体,可见词人当时与朋友约定的地方离自己不远,他经常到那里来。

“天遥梦飞不到,但滔滔、岁月水东流。南浦春波旧别,西山暮雨新愁。”意思是:天空高远,我无法飞到他的身边去看望他,只有那滔滔的长江水向东流去。当年在南浦相送时,你依依不舍;今天又在西山上分别,我又是一片新愁。“天遥”,指天高路远,难以相见。“梦飞不到”,说明自己身不能至。“滔滔”形容水流不断的样子,这里指长江水向东流去。“但”,只,表示让步关系,强调“梦飞不到”。 “南浦”、“西山”都是别离之地,一为南方之水滨,一为西郊之山隅。“旧别”,指去年秋天。“新愁”,指今年春天。

“吴钩。光透黑貂裘。”意思是:那把名贵的吴地出产的宝剑啊,它光亮照彻了皮衣。吴钩,即吴钩刀剑之类。“光透”是说剑柄上的花纹也闪闪发亮,光彩照人。“黑貂裘”,用貂皮制成的衣服,这里指剑鞘。“吴钩”与“光透黑貂裘”之间有因果关系,即由于有了这把宝剑,所以才使得皮衣也显得光采夺目。这一句是说,因为友人远行,所以自己才买了宝剑,并且还特地把皮衣擦得干干净净的。

“客思晚悠悠。更何处相逢,残更听雁,落日呼鸥。”意思是:夜已很深,我的客思却依然很悠长。在这深夜之中,除了听到大雁悲鸣声外,还有谁和我相伴呢?“客思晚悠悠”,意思是:夜晚很长,我的心思也很悠扬。“客思”,指旅途中的思乡之念。“更何处”,犹言再向何处。“残更”指深夜。“呼鸥”,即呼朋引伴,意谓在月色下乘船游江。“鸥”,指海鸥。“沧江白云无数,约他年、携手上扁舟。”“沧江”,指洞庭湖一带。“白云”,指江上的白帆。“沧江白云”比喻飘泊不定的生活和漂泊不定的心情,这里用来比喻词人的飘泊生涯。“携手上扁舟”,意思是:明年我们一定再次结伴出游,驾着小船一起游览洞庭湖。“扁舟”,指独木小舟。

赏析:“故人知健否,又过了、一番秋。” ——首句起笔就点出时间已经过去许多日子了,而故人是否还像以前那样健康呢?

“记十年心期,苍苔茅屋,杜若芳洲。”——十年之前,两人曾在这里定下一个心,现在物是人非,只能凭此怀念故人!

“天遥梦飞不到,但滔滔、岁月水东流。”——天空很高远,我无法飞到他的身边去看望他,只有那滔滔的长江水向东流去。

“南浦春波旧别,西山暮雨新愁。”——当年在南浦相送时,你依依不舍;今天又在西山上分别,我又是一片新愁!

“吴钩。光透黑貂裘。”——那把名贵的吴地出产的宝剑啊,它光亮照彻了皮衣。

“客思晚悠悠。更何处相逢,残更听雁,落日呼鸥。”——夜已很深,我的客思却依然很悠扬。在这深夜之中,除了听到大雁悲鸣声外,还有谁和我相伴呢?

“沧江白云无数,约他年、携手上扁舟。”“沧江”,指洞庭湖一带。“白云”,指江上的白帆。“沧江白云”比喻飘泊不定的生活和漂泊不定的心情,这里用来比喻词人的飘泊生涯。“携手上扁舟”,意思是:明年我们一定再次结伴出游,驾着小船一起游览洞庭湖。

这首词作于南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当时作者正在江西铅山任职。作者与张孝祥同官,并称“双美”。词中表现了词人与友人分别后,仍不忘相聚的愿望和对朋友的关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