筇枝探得梅开了。青鞋渐踏江头草。
日日作东风。海棠相次红。
离多良会少。此计应须早。
莫待作行人。却将愁送春。
【注释】
筇枝探得梅开了:用筇枝探得梅花开,暗指作者在途中探得春意。青鞋:古代布鞋。踏:踩踏、践踏。江头:江边。日日作东风:天天吹拂着春风。海棠花:又名“西府海棠”、“殿海棠”,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卵圆形至长圆形,花单生,粉红色或红黄色,有香气。相次红:逐渐变红。离多良会少:离别的人很多,能相聚的时间很少。此计应须早:这计划应当尽早实行。莫待作行人:不要等到成为远行的人时再后悔。却将愁送春:却把愁绪送到春天里去了。
【赏析】
这是一首惜春词。首联写探梅所见;颔联写踏青所感;颈联写离人相聚的短暂和珍惜,末联写别愁之苦。全词以惜春为题材,抒发了对美好时光易逝的感慨及对离别之人的思念之情。
上片起句即点破题旨,“探梅”二字暗示出作者在旅途中,发现春光已至,便迫不及待地探梅赏春的消息。“青鞋渐踏江头草”一句,既写出了探梅者的足迹,也透露了作者的行踪。“日日作东风”两句,是说作者天天都希望春风能够及时来临,使江南大地早日春暖花开,好让探梅者尽享春色。这里,“东风”一词,既指自然界的春风,也暗含着人情世态中的“东风”,即人际关系中的友好交往。这一句,既是对探梅者的美好祝愿,又是诗人自己内心的一种愿望。
过片“离多”两句,紧承首句而来,由“探梅”引出“踏青”,而“离多”又进一步说明作者与探梅者之间因离别而聚散无常。“此计应须早”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探梅的渴望之心;而“莫待作行人”则又道出了作者对相聚时光的珍视。“却将愁送春”一句,是说作者因为要赶路去迎接春天的到来,便只好把愁绪送到春天里去了。这一结尾之妙,不仅与前面的“探梅”相照应,而且与全词的意境相吻合,使得全词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这首词以惜春为题,但惜春并非其唯一内容。作者通过对探梅者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向往和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叹;通过离人相遇与分别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对友情的依恋和对人生际遇的感慨;通过对春愁的抒写,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无奈与伤感。这些情感虽然各异,但在词中所表现出的共同主题却是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与惋惜,以及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深深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