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芦叶暮寒生。
雪压冻云平。
密洒一篷烟火,惊鸿飞起沙汀。
收纶罢钓,空江有浪,短棹无声。
便是天然图画,何须妙手丹青。

【注释】

《朝中措·其九》是南宋词人辛稼轩的一首词。此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表现了词人对自然景物的喜爱和对生活情趣的追求。全词语言清新,意境优美,充满了一种闲适之情。

【译文】

芦叶在寒冷的风中萧瑟摇动,雪压住冻云平铺下来。密布的火烟像雨点般洒落,惊起一只孤鸿飞起沙汀。收拾好钓竿收起鱼饵,江面空旷浪涛翻滚。短棹划行水中发出无声的声音。就是一幅天然的图画,何必要妙手丹青。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水乡秋景的词,上片先从视觉角度描写秋天的芦荡、江天、寒雁等景色;下片则从听觉角度写秋夜捕鱼的声响。这首作品,以写景为主,兼有抒情,但更侧重于写景,所以它写得非常生动形象。

词的上阕,写景。首句“芦叶萧萧”为全篇定下了基调。“芦”与“雁”谐音,而此时正是秋高气爽,大雁南飞的季节,故次句说:“暮寒生。”暮秋时节,天气渐冷,寒意袭人,芦苇也因秋风的劲吹而摇曳不定。“萧萧”,即指芦苇之状而言。三、四两句写景入化。“雪压冻云平。”雪压住了冻云,使其变得平缓。“平”,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平”。这句写景很有气势,既写出了冬天的严酷,也写出了自然界万物被冰雪覆盖后的静谧。“一篷烟火”,用“一篷”形容烟雾,可见雾气之大。“烟火”二字,既表明了时间是在夜晚,又暗示了此时此地正在烧饭或烤火取暖。“惊鸿飞起沙汀”,这一句很妙,把“惊鸿”比作“沙汀”,既表现出沙汀的荒凉,又表现出沙汀上空的飞翔之雁。沙汀,是长满草的沙洲。“沙汀”之上,雁阵惊飞,画面极富动感,使人感到了一种强烈的生命力量。

词的下半阕,转写渔舟晚钓的景象。“收纶罢钓,空江有浪”,写的是傍晚收网之后的情景。“空江”,指宽阔的江面。“浪”,指浪花。“浪”字用得十分传神。一个“有”字,将浪花的动态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使整个画面显得更加生动有力。“短棹无声”,船桨短小而轻便,因此划动时没有声音。“短棹”,指短小的船桨。“无声”,既表明了船桨的动作轻快敏捷,又表明了此时的宁静气氛。

整首词以写景为主,但词中所写之景皆寓含情韵,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如“雪压冻云平”,“雪压”是视觉感受,“冻云平”是静态描述,二者结合,便形成了一个具有强烈视觉效果的画面:一片白雪皑皑,覆盖着整个天空,使得天空呈现出一种静止的状态。这种静止状态,既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同时也给人以苍茫、辽远的感觉。此外,“雪压冻云平”这一景象还暗含着一种深沉的意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雪常常被视为纯洁的象征,而冻云则象征着压抑、沉闷的气氛。两者相结合,便形成了一种沉重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作者不禁想起了那些曾经陪伴他度过艰难岁月的朋友们,他们如今都在何处呢?他们是否也在思念着彼此?想到这里,心中不免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慨。

这首词写得很有意境。词中的景色虽然美丽动人,但却缺乏一种灵动感。这种灵动感来自于作者对生活情趣的追求以及对自然景物的喜爱。这种追求不仅使词中的景色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而且也使词的情感变得更加丰富多元。这种追求不仅体现在词的内容上,更体现在词的形式上。词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使整个画面更加鲜活灵动;同时,词的节奏也较为明快,使得整个作品更加悦耳动听。这种追求不仅使词的艺术价值得到了提升,而且也使词的审美效果得到了增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