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归清德,耽书到白头。
士应知己用,人岂法家流。
骨瘦凌孤鹤,诗豪压万牛。
悲看耆旧传,谁复继前修。
【注释】时论:时事,议论。归清德:归顺于清明的德行,这里指宋孝宗。耽书到白头:沉迷于读书,直到头发花白。士应知己用:有才华的人应该得到赏识和重用(“士”通“识”,“知己用”即“知遇之恩”。)。人岂法家流:难道只有法家才有这样的人才吗?人岂:难道。法家:先秦法家主要代表人物韩非。这里比喻不注重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骨瘦凌孤鹤,诗豪压万牛:形容诗人的才华横溢,像鹤一样飘逸超脱,而其诗作则压倒群贤,像牛一样气势恢弘(“凌”通“凌”,高过)。悲看耆旧传:看着前辈们的业绩和声誉被后人所取代。耆旧:年长而有声望的人,多指先辈。
【赏析】这首挽词是作者在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因上书劝谏而被贬为建昌军司户参军时所作。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同时也抒发了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全诗情感深沉,寓意深刻。
首句“时论归清德,耽书到白头”,意为当时的政治主张归向于清明的德行,而自己则沉迷于读书,直到头发花白。这里的“时论”指的是当时的舆论和评论,而“清德”则是指清明的政治德行。整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政治清明的期望,同时也暗示了他对于自己一生的追求和执着。
次句“士应知己用,人岂法家流”,意为有才能的人应该得到赏识和重用,而不应该是那些只注重法家理念的人才。这里的“士”通“识”,意为有见识的人;“知己用”即“知遇之恩”。整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人才选拔标准的担忧,认为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法家的理念。
第三句“骨瘦凌孤鹤,诗豪压万牛”,意为自己的才华就像凌空的孤鹤一样超凡脱俗,而诗作更是能够压倒群贤,如同万牛一般强大有力。这里的“骨瘦凌孤鹤”,形容的是诗人的才华横溢,像鹤一样飘逸超脱;而“诗豪压万牛”则是说诗人的诗作如同万牛一般气势恢弘。整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和骄傲。
最后一句“悲看耆旧传,谁复继前修”,意为看着前辈们的业绩和声誉被后人所取代,不禁感到悲伤。这里的“耆旧”指的是年长而有声望的人,多指先辈或前辈的事迹。整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前辈们业绩和声誉被后人所取代的感慨和哀伤。
这首诗通过对时政的看法、对人才的选拔标准以及自己的才华等方面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同时,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既有自然界的形象(如孤鹤、万牛),也有人类社会的形象(如耆旧、前修),这些形象的运用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