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衰马亦老,不踏长安道。
筋力渐疲羸,鞍鞯谩华好。
见我勿嘶鸣,为尔动怀抱。
无复矍铄时,去去饱丰草。

【注释】

①见:通“现”,出现。②矍铄(juéshù):精力充沛,精神饱满的样子。

③饱丰草:指马在丰美的草地上吃食。

译文:

人老了马也跟着老去,不再走长安的官道。

随着岁月的流逝,马的筋力渐渐疲惫消瘦,鞍鞯(鞍和鞯)虽然漂亮华贵,也显得无用了。

见到我时它不会嘶鸣,因为我已经衰老;而是因为为我伤心才动怀抱。

如今我已没有往日的精力,让它吃饱饱的草料吧。

赏析:

这首诗写于元稹罢相之后,他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都洛阳期间。诗人以马自喻,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无常、年老体衰、壮志难酬的感慨。

首句“人衰马亦老”即点出“我”与马的共同命运。人老了马也老了,这是自然规律,但人比马更懂得珍惜,因为马尚能为人所用,人却已无此可能。

次句“不踏长安道”是说由于年老体衰,不能再驰骋在长安的大道上了。长安,即今陕西省西安市,这里借指京城长安。诗人曾一度担任过朝廷要职,所以长安对他而言,是熟悉的地方。

三四两句进一步写“我”与马的不同境遇:“筋力渐疲羸”,“鞍鞯谩华好”。筋力渐疲羸,意思是筋骨逐渐瘦弱衰弱。鞍鞯(jiān zhā),指马鞍和鞍垫之类的乘具。华好,美好。这两句的意思是:随着岁月的流逝,我的身体也渐渐消瘦,我的乘具虽然华美,也已失去了原有的价值。“谩”,通“漫”,徒然之意。

五六两句写马的感情:见到“我”时它不会嘶鸣,因为它已感到我衰老不堪;而是因为为我伤心才动怀抱。“勿”,同“勿”,不要的意思。杜甫《房兵曹胡马》诗云:“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其马之状正如此,故杜甫作诗以赞颂之。诗人笔下的老马,也是一匹千里驹。

最后两句写“我”(诗人自己)的命运:“无复矍铄时”,“矍铄”,形容精神振奋、意气风发的样子。诗人此时已是心灰意懒,无复当年的风采,只能让这匹老马饱食丰草。诗人通过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自己内心的悲苦和无奈。

此诗写得十分质朴,语言平实而感情深沉,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