杳冥中信自轮回,十二时行不可催。
才迫海门三级起,忽临沙渚二龙开。
水头花雨凌空落,日脚云旗动地来。
果是尾闾虚不得,却还江上一徘徊。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观潮二首之一。下面逐句解释:
杳冥中信自轮回,十二时行不可催。
“杳冥”指的是茫茫无际、幽深莫测的境界,这里用来比喻潮水的源头。诗中说潮水像信使一样从源头出发,循环往复,永不停息。“十二时行”是指一天之中潮水会涨落十二次;“不可催”则表示潮汐的运行是无法人为催促的。
才迫海门三级起,忽临沙渚二龙开。
潮水开始上涨时,先从海边的三个层次(可能是堤岸上的三个台阶)缓缓升起,然后突然涌上沙滩,仿佛两条蛟龙张开了嘴。这里的“三级”、“二龙”都是夸张的比喻,形容潮水的上升过程缓慢而有层次感,以及涌潮时的壮观景象。
水头花雨凌空落,日脚云旗动地来。
随着潮水的上涨,天空中仿佛下起了雨,白色的浪花如同花瓣一样飘洒在空中。同时,太阳的影子似乎在地面上飘扬,形成了一片云旗。这里的“花雨”、“云旗”也是形象生动的比喻,描绘出潮水的动态美。
果是尾闾虚不得,却还江上一徘徊。
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惊叹和感慨。“尾闾”在这里指代江河的出口,也就是大海,象征着大自然的力量和无穷无尽。虽然无法阻止潮水的到来,但人们仍然可以在江边徘徊欣赏这壮观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整体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潮水涨落的壮丽场面。诗人用“杳冥中信自轮回”、“十二时行不可催”等词语,表现了潮水的永恒不变和强大力量。而“才迫海门三级起,忽临沙渚二龙开”等诗句,更是将潮水的涌动和壮观展现得淋漓尽致。最后两句“果是尾闾虚不得,却还江上一徘徊”则表达了诗人虽无法阻止大自然的力量,但仍然愿意在江边欣赏这份美丽。整首诗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