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萼双房并一枝,谁家姝子上西池。
鹊桥牛女共游夜,湘浦皇英相会时。
晓鉴斗妆肩笑倚,秋林同赏步慵移。
行看阁老重归去,花独来迎此可知。
【注释】:
双莲:指并蒂莲。
萼:花的外层部分,也指花的花瓣。
上西池:指登上西池亭观赏荷花。
湘浦皇英:湘江一带的仙女,传说中的湘水之神。相会时,即指她们在湘江相会。
晓鉴斗妆肩笑倚:早晨照着镜子梳妆打扮,一面笑着靠着镜子。
步慵移:走路懒得移动脚步。
阁老:宰相的别称。这里泛指显贵。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借咏双莲以喻人。全诗四句,每句八字。前两句为第一层,写双莲之形、色与神韵;后两句为第二层,写双莲之神、情与志趣。诗人巧妙地将人比物,把双莲写得有声有色,充满灵性,生动活泼。
首联“两萼双房并一枝,谁家姝子上西池”。这两句是说,双莲一茎二叶而开,其美艳令人倾倒,不知是谁家的姑娘登上了西池亭观赏双莲。“并一枝”形容双莲并蒂而生,形似连理枝,故用“两萼双房”来比喻,又以“并”字强调双莲的形影不离。“上西池”,点出地点。诗人以“姝子”指代双莲,用“上西池”表明双莲的美丽足以使美人为之倾心。这两句诗通过描写双莲之美,赞美了双莲的品格,暗含着诗人对贤淑女子的倾慕之情。
颔联“鹊桥牛女共游夜,湘浦皇英相会时”。“牛郎织女”和“湘妃”都是传说人物。《古诗源》:“鹊桥”即七夕乞巧楼。《荆楚岁时记》:“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鹊鸟,令有缘者得渡为梁。”相传织女下嫁牵牛星(即牛郎),每年七夕之夜渡河与牛郎相会。《离骚》云:“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王逸注:“言湘夫人感于舜之死,遂去湘水,为湘水之神。”《太平御览》卷三百五十九引《风土记》:“湘水神名曰娥皇、女英。帝子苍梧失羽,二妃沿湘而下,溺死于洞庭之渊。”诗人用“鹊桥”、“牛女”、“湘浦”、“皇英”来指代双莲,意谓双莲与牛郎织女一样美丽动人,同样能引发人们的遐想和向往。这两句运用典故,描绘出双莲的倩影,同时暗示了诗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颈联“晓鉴斗妆肩笑倚,秋林同赏步慵移”。“斗妆”,即古代妇女的装饰之一,用贝壳或金银制成的各种形状的首饰。“晓鉴”,指早上照镜化妆。“笑倚”即面带笑容地依靠在镜子旁。“秋林”,指秋天的树林。“同赏”,即一同欣赏。“步慵移”,意谓漫步时懒洋洋地不肯挪动脚步。诗人用“斗妆”“笑倚”来描写女子的美貌,用“秋林”来烘托女子悠闲自得的心情,用“步慵移”来描绘女子悠然自得的姿态,最后再用“行看阁老重归去,花独来迎此可知”一句来表达自己对于美好爱情的追求和期待。这两句诗通过对女子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爱情的渴望之情。
尾联“行看阁老重归去,花独来迎此可知”。这两句是说,待到那位高官贵人离去之后,那花儿却依然独自迎接这位尊贵的人物。“阁老”,指显贵。这句诗表面上是在写双莲的坚韧不拔,实际上是在隐喻诗人自己的坚持和毅力。“重归去”,指显贵离去。“花独来迎”,即花儿独自迎接显贵的到来。这句诗既是对双莲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又是对自己坚持追求爱情的信念的表达。这两句诗既与前文相呼应,又与题目中的“中和堂见双莲呈张内翰”相契合,使得整首诗浑然一体,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