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阁竞华丽,谁肯厌丝管。
豪华既交欢,盛丽亦同玩。
鸣弦虽侑觞,惟宜素纤按。
声色方争高,耳目及中乱。
古意始兴怀,曲终情已换。
黄子寻天真,开轩名以琴。
问琴意何在,答以琴为心。
我愿听以目,与子为知音。
无弦之琴声无声,世间此曲今何人。

这首诗的作者是黄庭坚,他是一位宋代诗人、词人。这首诗的标题是“留题琴轩”,描述了一幅古琴与轩阁交相辉映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古琴艺术的赞美和对音乐的理解。

下面是诗句的逐句释义:

  1. 轩阁竞华丽,谁肯厌丝管。
  • “轩阁”指的是高大华丽的建筑。”竞华丽”表示这些建筑都非常精美。”谁肯厌丝管”意为是谁愿意欣赏这样的建筑而不厌倦。”丝管”指乐器。”厌”是厌倦的意思。整句诗表达了对这些华丽建筑的喜爱之情。
  1. 豪华既交欢,盛丽亦同玩。
  • “交欢”表示欢乐。”盛丽”是指盛大而美丽的场面。整句诗描绘了豪华场合中人们的欢乐景象。
  1. 鸣弦虽侑觞,惟宜素纤按。
  • “鸣弦”指的是弹琴的声音。”侑觞”是古代的一种礼节,指饮酒时用食物来陪伴。”纤按”是弹奏琴弦的动作要轻柔。整句诗表达了虽然弹琴的声音悦耳,但弹奏时要注意力度,不能过分用力。
  1. 声色方争高,耳目及中乱。
  • “声色”在这里指的是声音和色彩。”争高”表示争相突出。”耳目及中乱”意为耳朵和眼睛里都感到混乱。整句诗反映了在音乐和视觉上的冲击下,人们往往会感到困惑和混乱。
  1. 古意始兴怀,曲终情已换。
  • “古意”表示古代的意境。”兴怀”意味着兴起并有所感怀。”曲终情已换”意为音乐演奏完毕,情感也随之改变。整句诗表达了随着音乐的结束,情感也在发生变化。
  1. 黄子寻天真,开轩名以琴。
  • “黄子”可能是指黄庭坚自己或者他的友人。”寻天真”表示追求自然纯真的境界。”开轩”即打开窗户。”名以琴”意为把名字与琴联系在一起。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希望保持一颗纯真之心,通过弹奏古琴来实现这个愿望。
  1. 问琴意何在,答以琴为心。
  • “问琴意何在”意为询问琴的含义在哪里。”答以琴为心”意为答案就是琴的心。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琴的理解,认为琴不仅仅是一件乐器,而是内心的一种体现。
  1. 我愿听以目,与子为知音。
  • “我愿”表示我愿意。”听以目”意为倾听以眼睛观察。”与子为知音”意为与您成为知音的朋友。整句诗表达了诗人愿意倾听古琴的声音,并与朋友建立深厚的友谊。
  1. 无弦之琴声无声,世间此曲今何人。
  • “无弦”指的是没有弦的琴。”声无声”表示没有音乐声。”世间此曲今何人”意为这个世界上还有谁能演奏出这样美妙的音乐呢?整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古琴音乐的独特见解和感慨。它强调了古琴音乐的价值,认为这种音乐已经失传,现在难以找到能够演奏的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