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逸高真避秦侣,远入闽山岂惟楚。
落花流水来何处,遂鹿人从石门路。
遂造洞门谁得知,鸡黍生涯贯今古。
樵客见留何事去,分合随缘落尘土。
回头已在尘劳中,手把榴花如寐寤。
紫玄素抱超然情,到此令人心骨清。
闲跂长林跨深壑,遥见猿鹤来相迎。
灵源为我写幽思,但闻历历朱弦鸣。
狮子峰前狐退藏,当泯顽空还混茫。
龙首涧边云并合,或作人间时雨行。
杜鹃有声山意真,杜鹃有花山色明。
偶逢奇石可且上,幸乘此兴聊飞觥。
顾语娉婷莫予翼,脚力犹争年少轻。
三杯通道聊自适,还被谷风吹复醒。
忽忽流光已云暮,红烛如林乐声举。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光朝的作品。下面将逐句解释,并附上必要的注释和赏析:
游东山大乘寺
奔逸高真避秦侣,远入闽山岂惟楚。
落花流水来何处,遂鹿人从石门路。
遂造洞门谁得知,鸡黍生涯贯今古。
樵客见留何事去,分合随缘落尘土。
回头已在尘劳中,手把榴花如寐寤。
紫玄素抱超然情,到此令人心骨清。
闲跂长林跨深壑,遥见猿鹤来相迎。
灵源为我写幽思,但闻历历朱弦鸣。
狮子峰前狐退藏,当泯顽空还混茫。
龙首涧边云并合,或作人间时雨行。
杜鹃有声山意真,杜鹃有花山色明。
偶逢奇石可且上,幸乘此兴聊飞觥。
顾语娉婷莫予翼,脚力犹争年少轻。
三杯通道聊自适,还被谷风吹复醒。
忽忽流光已云暮,红烛如林乐声举。
逐句详解与注释
- 奔逸高真避秦侣,远入闽山岂惟楚: 诗人远离世俗纷扰,前往闽山(即今天的福建山区)寻找高洁的伴侣。
- 落花流水来何处,遂鹿人从石门路: 诗人在寻找的过程中,看到落花流水,仿佛是通往某个地方的路标。
- 遂造洞门谁得知,鸡黍生涯贯今古: 诗人终于找到那个山洞入口,却无人知晓其来历,这反映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回忆和感慨。
- 樵客见留何事去,分合随缘落尘土: 樵夫见到诗人后询问他为何离去,诗人则表示一切都是缘分,随风而逝。
- 回头已在尘劳中,手把榴花如寐寤: 诗人回头望向尘世,手中的榴花似乎在引导他进入梦境和现实的交界处。
- 紫玄素抱超然情,到此令人心骨清: 这里“紫玄”可能指的是道教中的紫色,而“素抱”则指朴素无华。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感,使他的心灵变得清澈。
- 闲跂长林跨深壑,遥见猿鹤来相迎: 诗人在树林中悠然自得地行走,远处传来猿猴和仙鹤的声音,仿佛在迎接他的到来。
- 灵源为我写幽思,但闻历历朱弦鸣: 诗人感到灵源(可能是某种精神寄托或灵感来源)在为他书写心中的幽思,只听得见朱弦琴弦的响声。
- 狮子峰前狐退藏,当泯顽空还混茫: 在狮子峰前,狐狸已经隐匿,象征着摒弃了世俗的杂念,回归混沌的状态。
- 龙首涧边云并合,或作人间时雨行: 龙首涧边的云彩似乎正在合并,就像人间的雨水一样自然。
- 杜鹃有声山意真,杜鹃有花山色明: 杜鹃鸟的叫声和花朵让山更加生动,展现了山的自然美。
- 偶逢奇石可且上,幸乘此兴聊飞觥: 偶然间发现了一块奇特的石头,诗人便上去畅饮一杯。
- 顾语娉婷莫予翼,脚力犹争年少轻: 诗人向一位美丽的女子打招呼,她却拒绝了他,因为他觉得自己还年轻,不想过早地承担责任。
- 三杯通道聊自适,还被谷风吹复醒: 喝了三杯酒后,诗人感觉心情舒畅,甚至被山谷的风唤醒了。
- 忽忽流光已云暮,红烛如林乐声举: 时间过得很快,黄昏即将来临,红烛点亮了整个树林,营造出一种欢乐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以山水为背景,通过诗人与自然的互动,表达了他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诗中运用了许多意象,如“落花”、“猿鹤”、“云并合”,以及“红烛如林”,都充满了诗意和画意。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反映了他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他对于生命、自然和艺术的独特理解。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哲理和美感的山水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