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水悠悠水天阔,绿竹漪漪玉龙活。
天和堂在翠微中,堂上谁夸青琐闼。
二俊昔为才所驱,未识危邦何太愚。
轻抱雄文走西洛,漫劳黄耳寻中吴。
岂谓七百有馀载,乃获夫子营我庐。
能向平时脱羁络,为悟浮云此生错。
通道益深醉隐亭,载鹏风厚逍遥阁。
万累纷纷无处寻,须信天和有斯乐。
彼哉二俊胡不归,空叹华亭数声鹤。
【注释】
朱氏天和堂:朱氏是作者的自称,天和堂是他经营的园林。朱氏即朱晦庵,字元章;天和堂在江西上饶玉山(今属上饶市)紫阳镇紫阳山上,为朱熹所居之别墅。
绿竹漪漪:竹林中绿竹丛生,波纹荡漾。
玉龙活:指水中的游鱼,形象地写出了水波粼粼的景色。
翠微:青翠的山色,形容堂宇隐于山林之中。
青琐闼:古代宫门两侧的门扇上刻有青琐图案,这里借指朱氏天和堂。
二俊:指朱氏家族中的两位杰出人物。
才所驱:被才智所驱使。
危邦:指国家动荡不安之时。
雄文:指文采出众的文章。
西洛:洛阳。
黄耳:黄犬,古代用以传递消息的一种信物。
七百:指时间长达七百年,此处用反语。
夫子:对孔子的尊称。
平时:平日。
脱羁络:摆脱世俗束缚。
浮云:喻世事如云烟般短暂、变幻不定。
通道益深醉隐亭:在醉隐亭里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了道的境界。
载鹏风厚逍遥阁:像大鹏那样乘着风飞翔,在逍遥阁里尽情享受自由自在的快乐。
万累纷纷无处寻:世上的一切纷扰都消失了。
须信天和有斯乐:一定要相信世间自有其乐趣。
彼哉二俊胡不归:那两位英才为什么不回来呢。
空叹华亭数声鹤:徒然感叹华亭(指上饶)的几只仙鹤。
【赏析】
这首诗是朱熹为《朱子大全》写的序言。诗人以“朱氏天和堂”为题,写他游览玉山朱氏天和堂时的感受。首联写山环水抱,景色宜人,点明游踪;颔联写朱氏天和堂建筑之美;颈联写游园所见,抒发感慨;尾联写对世态变迁的深刻感悟。
首联开门见山,直陈游踪,“悠悠”二字,写流水之声,“阔”字,则写水天相接之景。“绿竹”,写水边景物,“漪漪”写水波荡漾,而“玉龙”则化静为动,赋予水中之鱼以生动的形象,使人产生强烈的视觉印象。“悠悠”、“阔”、“绿竹”、“漪漪”四字,渲染出一幅优美的自然风光画卷。
第二联“天和堂在翠微中,堂上谁夸青琐闼。”是说朱氏天和堂坐落在青山翠谷之中,这正体现了朱熹崇尚自然的主张。“谁”字,一反常理,表明诗人对这种看法不以为然,他认为只有真正懂得自然的人才能领略到其中的美好。
第三联“二俊昔为才所驱,未识危邦何太愚。”是说朱氏天和堂中的两位杰出人物当年曾被才气所驱使,他们未能认识到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却仍然过于自负。诗人认为这两位杰出人物缺乏对国家前途的深刻认识,这是他们的一个错误。
第四联“轻抱雄文走西洛,漫劳黄耳寻中吴。”是说这两位杰出人物带着雄壮的文章离开了洛阳(西洛)到了杭州(中吴),却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反映了诗人对他们的评价是消极的。
第五联“岂谓七百有馀载,乃获夫子营我庐。”是说朱氏家族的经营长达七百余年,最终获得了孔子的庇护(指朱熹在福建建阳创办的紫阳书院)。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朱氏家族经营成功的赞赏之情。
第六联“能向平时脱羁络,为悟浮云此生错。”是说只有在平常的时候才能摆脱世俗的束缚,才能真正领悟到人生如梦幻泡影的道理。这里的“脱羁络”与前面的“七百”相呼应,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朱氏天和堂经营成功的高度评价以及他对朱氏家族经营成功的原因的认识。
最后两联“通道益深醉隐亭,载鹏风厚逍遥阁。”“万累纷纷无处寻”,分别描绘了朱氏天和堂中的风景及游人的心境。诗人通过这些描写表达了他对朱氏天和堂的热爱以及他对生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