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归来卧白云,蚍蜉撼树政纷纷。
大儿文举知何在,巨擘于陵亦谩云。
空洞能容数百辈,蒙胧如见二三分。
小槽谁有真珠滴,径觅吾徒作半醺。
【注释】
万里归来卧白云:指陶渊明归隐南山后,过着隐居的生活。
蚍蜉撼树政纷纷:比喻力量太小,不能动摇大树。
文举:即周文举。
于陵:即于定国。汉武帝时为廷尉,以执法严格著称。
蒙胧:模糊不清。
小槽:酒器名。
【赏析】
《偶成三首·其三》是北宋文学家、诗人黄庭坚的组诗作品。此诗是作者在元丰五年(1082年)被贬宜州(今广西宜州市)到藤县途中所作,作于七月一日。诗中表达了作者对现实不满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感慨之情。
首句“万里归来卧白云”,是说自己辞官南归,来到家乡,像陶渊明那样过隐居生活。“卧”字用得极妙,既表明了心境,又点明了时间。
次句“蚍蜉撼树政纷纷”,是说自己虽然隐居,但朝廷里那些小人还是不断诽谤,弄得自己无所适从,只好装死,混日子,以求平安。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把作者的苦闷心情和对现实的不满表达出来。
第三句“大儿文举知何在”,意思是说大儿子周文举还在人世吗?周文举是黄庭坚的大儿子,因受奸臣诬陷被贬,后被赦免,不知所踪,这里借指自己的儿子。作者写这一句,可能是想告诉读者,尽管自己受到打击迫害,但还是希望有人能出来为自己辩护。
第四句“巨擘于陵亦谩云”,是说自己在司法界的前辈于定国,也不过是虚有其名,没有真才实学。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在说自己,其实也是对当时朝政的揭露。
末联“空洞能容数百辈,朦胧如见二三分”。意思是说这个空洞的官场能容纳数百个人,可是你却只能看到一些影子,就像隔着一层薄雾一样,看不真切。这两句诗是对官场黑暗的进一步揭露。
全诗语言平朴自然,意境深远含蓄,耐人寻味。它反映了作者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挫折的痛苦经历,也表现了作者对于黑暗现实的深刻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