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俭同尧舜,忧勤固损年。
悲风来万国,白日下中天。
薄葬遵周室,初陵兆洛川。
至仁推庙号,百世不能迁。
我们来逐句解析这首诗:
- 第一首:“恭俭同尧舜,忧勤固损年。悲风来万国,白日下中天。”
- “恭俭同尧舜”:形容皇帝的品德如同古代的圣君尧和舜一样,谦逊恭敬且节俭。
- “忧勤固损年”:表达了皇帝忧虑国事,勤于政事,这自然会导致他的衰老。
- 接下来四句描述的是皇帝的德行及影响:
- “悲风来万国”:意味着皇帝的德行感动了远方的国家和民族。
- “白日下中天”:比喻皇帝的智慧如太阳高悬,普照大地。
- 最后两句强调皇帝的德行对后世的影响:
- “薄葬遵周室”:皇帝遵循古代礼制,实行薄葬,尊重祖先。
- “初陵兆洛川”:皇帝的陵墓选址在洛阳附近,显示了他的重视和尊重。
- “至仁推庙号,百世不能迁”:皇帝的仁德被推崇为庙号,即使过了百代,这种尊敬也不会改变。
第二首:“挽仁宗皇帝辞五首 其一”,与第一首相同,内容和风格也保持一致。
第三首:“恭俭同尧舜,忧勤固损年。悲风来万国,白日下中天。”
- 与第一首相同,但顺序不同,这可能是为了押韵或其他原因。
- 第四首:“薄葬遵周室,初陵兆洛川。至仁推庙号,百世不能迁。”
- 与第一首相同,同样保持了原文的风格和意义。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每首都表达了对仁宗皇帝的赞美和敬意。通过对比第一、三首和第四首的内容,可以看出诗人试图通过不同的诗句和结构来表达同一主题,即仁宗皇帝的美德和智慧对国家的深远影响。这种重复的结构可能也是为了加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使读者更容易记住并感受到诗歌的美感。